第151章:藤蔓植物治风湿
晨露还挂在密林的枝叶上时,岐伯已带着轩辕钻进了盘根错节的藤蔓丛。空气里弥漫着潮湿的土腥味,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叶片,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些藤蔓像无数条绿色的蛇,有的缠绕在古树粗壮的枝干上,有的匍匐在地面,还有的顺着岩石向上攀爬,将整片林子织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网。
“此处的藤蔓,多是治风湿的良药。”岐伯拨开挡路的一条青藤,那藤蔓的叶子被碰后,竟缓缓卷了起来,“你看,它们能在阴湿之地生长,本身就带着一股对抗湿邪的韧劲。”
轩辕蹲下身,仔细观察着那条卷叶的藤蔓。它的茎秆呈青绿色,表面覆盖着一层细密的绒毛,用手指一摸,黏糊糊的,带着点涩味。叶片呈心形,边缘有细小的锯齿,叶脉清晰得像刻上去的纹路。“师父,这种藤蔓也能入药吗?”他指着卷叶的藤蔓问,鼻尖似乎闻到了一丝若有若无的辛辣气。
岐伯摇了摇头,顺手摘下旁边另一种藤蔓的叶子:“你说的这种叫‘卷须藤’,汁液有毒,沾到皮肤上会起红疹。我说的是这种‘雷公藤’,你看它的茎秆,颜色更深,带着紫褐色的斑点,叶片也更厚实。”
轩辕凑过去细看,果然如岐伯所说,这种被称为“雷公藤”的藤蔓,茎秆粗壮,表面有明显的节状凸起,紫褐色的斑点像散落的星子。叶片是深绿色的,摸起来质地坚韧,不像卷须藤的叶子那样柔软。他轻轻掐下一小段茎秆,断面处立刻渗出淡黄色的汁液,散发着一股独特的苦腥味。
“这味道可真冲。”轩辕下意识地皱了皱眉。
“味道冲,药性才烈。”岐伯接过他手中的茎段,放在鼻尖闻了闻,“风湿痹痛,是风寒湿邪缠在筋骨里,像这藤蔓一样盘根错节,寻常的草药温温和和,根本攻不下来。就得用雷公藤这种性子烈的,才能把邪气压下去。”
轩辕想起部落里那些患风湿的族人,每到阴雨天,关节就肿得像馒头,疼得连走路都打颤,只能躺在草铺上哼哼。有一次,他亲眼见一个老者疼得用头撞墙,额头上青一块紫一块,看着就让人心头发紧。“那这种雷公藤,该怎么用呢?”他急切地问,手指不自觉地在竹简上摸索着,想赶紧把要点记下来。
岐伯领着他走到一株长得最粗壮的雷公藤前,这藤蔓竟顺着一棵两人合抱的古树爬到了树顶,藤蔓的直径有成年人的手腕那么粗,上面的紫褐色斑点也更大更密。“你看这株,至少长了十年,药力最足。”岐伯指着藤蔓的根部,“入药的是它的根,得在深秋时节挖,那时水分少,药性最浓。但挖的时候要格外小心,它的根须上会分泌一种白色的黏液,沾到手上会又麻又痒,得先用艾草水洗手才能碰。”
轩辕点点头,在竹简上快速刻下“深秋挖根,避黏液,艾草水洗手”几个字。他的石笔在竹简上划过,发出“沙沙”的轻响,在这寂静的密林里显得格外清晰。
“光挖回来还不行,这雷公藤有毒,得经过炮制才能用。”岐伯蹲下身,捡起一块扁平的石头,在地上画了个简易的炮制流程图,“第一步,去根须,把粗壮的主根切成薄片;第二步,用甘草水浸泡三天三夜,每天换水,这一步是为了减轻毒性;第三步,捞出来晒干,再用黄酒喷匀,放在陶罐里焖一夜;最后一步,用小火慢慢炒,直到炒出焦香味才算成。”
他一边说,一边用石头在地上点点画画,每一个步骤都讲得清清楚楚。轩辕盯着地上的图,心里默默记着每一个细节,尤其是“甘草水浸泡”和“黄酒焖”这两个关键步骤,他知道这关系到毒性的去除,丝毫马虎不得。“师父,为什么要用甘草水和黄酒呢?”他忍不住问,眼里满是求知的渴望。
“甘草性甘平,能调和诸药,解百毒,用它来泡,既能减毒,又不损伤雷公藤的药性。”岐伯解释道,“而黄酒性温,能活血通络,用它来焖,能让雷公藤的药力更好地渗透到筋骨里,对付那些顽固的风湿痹痛最有效。”
轩辕恍然大悟,原来炮制的每一步都有这么深的学问。他在竹简上又补了几句,详细记下甘草水的浓度和黄酒的用量,生怕漏了哪个细节。
就在这时,一阵风吹过,藤蔓丛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追风突然竖起耳朵,冲着一个方向低吼起来。轩辕立刻警惕地站起身,握紧了腰间的石斧——这密林里常有野兽出没。
岐伯却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紧张:“是穿山甲,不用怕。”他朝着声响传来的方向吹了声口哨,没过多久,一只浑身覆盖着鳞片的小家伙慢悠悠地爬了出来,它的前爪还抱着一块雷公藤的根茎,正啃得津津有味。
“你看,连穿山甲都知道这雷公藤是好东西。”岐伯笑着说,“它常年在潮湿的地下打洞,难免受湿邪侵扰,就靠吃点雷公藤的根来祛祛湿。不过它聪明得很,只吃刚长出来的嫩根,毒性小,还懂得搭配着吃些解毒的浆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