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水生植物寻良药
晨曦穿透薄雾,洒在蜿蜒的溪流上,泛起细碎的金光。轩辕跟着岐伯沿着溪边行走,裤脚被露水打湿,带着清冽的水汽。自从重返岐山,岐伯便带着他系统研习各类药材,今日的主题是水生植物——那些在水中或水边生长的草木,往往藏着调节体内水湿的奥秘。
“水生植物常年与水相伴,得水之性,”岐伯停下脚步,指着岸边一丛丛生的绿色植物,“你看它们的形态,多是叶片宽大、根系发达,这是为了更好地吸收水分、扎根淤泥。而这份与水的亲和,也让它们的药性多偏向利水渗湿。”
轩辕蹲下身,仔细观察着眼前的植物。叶片呈箭头状,翠绿鲜亮,叶柄长长的,深深扎进溪边的软泥里。他伸手轻轻拔出一株,根部结着一串椭圆的块茎,外皮褐黄,带着细密的须根。“师父,这是……”
“此为泽泻。”岐伯接过他手中的块茎,用指甲刮去一点外皮,露出里面洁白的肉质,“你闻闻。”
轩辕凑近嗅了嗅,一股淡淡的土腥味中带着些许清苦。“它的块茎能入药?”
“正是。”岐伯将泽泻放回他手中,“泽泻的块茎,性平,味甘淡,是利水消肿的良药。若有人身肿、小便不利,用它煮水喝,能引体内多余的水湿从小便排出,如同疏通河道,让积水退去。”他顿了顿,又道,“不过你要记住,利水之药多会伤阴,就像河水排得太急,岸边的泥土会干裂,所以不能久用,需中病即止。”
轩辕点点头,掏出竹简和石笔,一边画泽泻的形态,一边记录:“泽泻,生水边湿地,块茎入药,甘淡性平,利水消肿,慎久服。”笔尖划过竹简,发出沙沙的轻响,像是在为这株水草留下独特的注脚。
两人继续沿溪前行,溪水渐宽,水面上漂浮着许多细小的绿色植物,圆圆的叶片贴着水面,根须在水中轻轻晃动,像一群悠闲游荡的绿蝶。“那是浮萍。”岐伯指着它们,“看似渺小,作用却不小。”
轩辕伸手捞起一片浮萍,叶片薄如蝉翼,两面都是碧绿色,用手指捻了捻,质地柔嫩。“这也能入药?”他有些惊讶,这般纤弱的植物,竟能有药用之力。
“你试试揉碎它,闻闻气味。”岐伯笑道。
轩辕依言将叶片揉碎,一股清新的草香立刻弥漫开来,带着水汽的微凉,闻之令人精神一振。“好清爽的气味。”
“浮萍味辛,性寒,”岐伯解释道,“辛能发散,寒能清热,又因生于水中,还能利水。所以它既能发汗解表,治疗风寒感冒初起,又能利水止痒,对付皮肤起疹发痒。就像这溪水,既能流动散热,又能滋养万物,一举两得。”
他指着不远处一个正在溪边浣纱的妇人,那妇人手臂上有几片红疹,时不时抓挠几下。“你看她,怕是受了风热,又沾了水汽,正适合用浮萍。采些浮萍,晒干后煎水外洗,再配着少量内服,红疹很快就能消退。”
轩辕望着那妇人,又看看手中的浮萍,忽然想起之前在神农部落治过的沼泽怪病。那时用的是燥湿解毒的草药,而浮萍是利水止痒,看似都是治皮肤问题,机理却大不相同。他在竹简上又添了几笔:“浮萍,浮生水面,全草入药,辛寒,发汗解表,利水止痒,内外皆可施。”
往前走了一段,溪水变得平缓,岸边出现一片浅滩,生长着一种高大的草本植物,叶片宽大如剑,顶端开着紫色的穗状花序,随风摇曳。“这是菖蒲。”岐伯走到近前,拨弄着叶片,“你看它的根茎,埋在水下淤泥里,却长得十分粗壮。”
轩辕用力拔出一株,根茎果然肥厚,呈扁圆柱形,表面有环状的节,断面洁白,散发着一股浓烈的芳香。“这气味好特别,比浮萍更厚重。”
“菖蒲味辛、苦,性温,”岐伯道,“它的芳香能化湿开胃,若是有人湿浊中阻,食欲不振,用它煮水喝,能唤醒脾胃。更妙的是,它还能开窍豁痰,治痰蒙心窍引起的神志不清。就像这溪水边的雾气,它能像风一样将其吹散,让心神清明。”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不过菖蒲的品种有多种,生于水泽的石菖蒲药效最佳,你要记准它的形态——叶片细长,根茎有节,气味芳香浓烈,不可与其他类似的水草混淆。”
轩辕一边听一边记,忽然注意到石菖蒲的叶片上有几只小虫在爬,靠近根部的地方还有几只小青蛙蹦跳。他心中一动:“师父,水生植物周围常有虫鱼栖息,这些虫鱼会不会也和药材有关?”
岐伯赞许地看了他一眼:“你能想到这点,很好。比如这溪里的田螺,壳能清热利湿;还有水蛭,虽吸血,却能破血逐瘀。不过今日我们先专注于植物,那些虫鱼药材,日后再细讲。”
继续前行,溪水转弯处形成一个小小的深潭,潭边岩石上附着着一种绿色的苔藓状植物,贴地生长,密密麻麻,像一块绿色的绒毯。“这是水绵吗?”轩辕问道,他曾在 stagnant 的水塘里见过类似的植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