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边说,一边在地上画出海藻和昆布的样子:“海藻像细细的绳子,缠缠绕绕;昆布则宽宽大大,像展开的布。它们生在海水里,得足了咸味,治那些顽固的结块最是有效。”
轩辕用心记着,把这些从未见过的药材形态刻在脑子里,想着若是以后有机会到海边,一定要亲手摸摸这些带着海水咸味的草药。
“不过,即便是寻常的盐,用法也有讲究。”岐伯话锋一转,又回到眼前的盐碱地,“比如外伤出血,用盐水清洗伤口,既能止血,又能防溃烂,这便是咸味的‘收敛’之效。但若是伤口已经溃烂流脓,就不能用太浓的盐水,否则会像撒在伤口上的火,疼得人受不住,还会让溃烂更厉害。”
他捡起一根枯枝,在地上画了个伤口的样子:“轻证用淡盐,重证则需配伍其他温和的药材,这便是‘因证施药’,不能一概而论。”
轩辕点点头,想起自己之前处理猎手的箭伤时,用的是烈酒消毒,若是当时有盐,或许也能派上用场?只是不知盐水和烈酒,哪个更合适?他把这个疑问记在心里,打算回去后好好琢磨。
“走,我们去那边看看。”岐伯站起身,往盐碱地深处走去。越往里走,地上的白霜越厚,甚至能看到一层薄薄的盐壳,踩上去像踩在碎玻璃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在一片盐壳最厚的地方,岐伯停下脚步,指着几株贴着地面生长的植物:“你看这草,叶子肥厚,表面带着一层白霜,它也是带着咸味的,名叫‘盐角草’。”
轩辕凑近细看,那草的叶子确实比一般的草要厚实,像被水泡过一样,捏在手里有点黏滑,凑近闻,能闻到淡淡的咸腥味。他摘下一片叶子,放进嘴里嚼了嚼,果然带着咸味,比刚才的盐要淡些,还带着点植物的青涩。
“这盐角草能清热利水,”岐伯道,“它生在盐碱地,性子却不燥烈,反而能引水湿从小便排出。你看,同样是咸味,这草和盐的性子又不同,盐偏燥,它偏润。所以辨识咸味药材,不能只看味道,还要看它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才能真正明白它的功效。”
轩辕这才明白,之前以为“咸味=软坚”是太简单了。就像人有不同的性情,药材也一样,同样的味道,因为生长的地方不同、形态不同,性子和功效也会有差异。这医道,果然处处是学问,半点马虎不得。
他蹲在盐角草旁边,仔细描摹它的形态:肥厚的叶子,匍匐的茎,还有叶片上那层薄薄的白霜,都一一记在竹简上,旁边标注着“味咸,性润,清热利水”。写完后,他又想起刚才尝过的盐,也赶紧补上:“盐,味咸,性燥,软坚,过量伤津”。
岐伯看着他认真记录的样子,微微点头:“记下来是好的,但更要记在心里。以后遇到咸味的药材,先想想它的‘软坚’之能,再想想它的燥烈之性,用的时候便不会出错了。”
太阳渐渐升高,晒得盐碱地发烫,那股咸涩味也变得浓郁起来。轩辕感到口干得更厉害了,忍不住想去旁边的小溪喝水。
“去吧,喝点水就好了。”岐伯笑道,“这也是让你亲身体会,咸味过盛如何伤津,喝水之后津液恢复,又是什么感觉。亲身体验过,比听我说一百遍都有用。”
轩辕快步跑到小溪边,掬起一捧清水喝下。那水带着点甘甜,顺着喉咙流下去,像一股清泉浇灭了喉间的火,浑身都舒坦了。他连喝了好几捧,才觉得那股干渴感彻底散去。
回头望去,岐伯正站在盐碱地边缘,望着他这边,仿佛在说:你看,津液的重要性,这下明白了吧。
轩辕抹了抹嘴,心里对“咸能软坚亦伤津”的道理,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识。他知道,这看似简单的咸味里,藏着的是用药的平衡之道——既要用其所长,又要防其所短,这大概就是医道的精髓所在。
他走回岐伯身边,看着这片泛着白霜的土地,不再觉得它只是一片普通的盐碱地,而是一座藏着医道智慧的宝库。地上的每一粒盐,每一株带着咸味的草,都在诉说着五味与人体的奥秘。
“师父,我明白了。”轩辕的声音里带着笃定,“以后用到咸味药材,我定会先想清楚,它要‘软坚’什么,又该如何避免伤了津液。”
岐伯满意地点点头,眼底的笑意更深了:“好,明白就好。这五味的学问,才刚刚开始,往后的路还长着呢。”
阳光洒在两人身上,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泛着白霜的盐碱地上,像两个正在探索医道奥秘的路标。轩辕知道,今天学到的“咸味”之道,只是医道长河里的一滴水,但这滴水,却让他看到了整条河流的方向。
那么,接下来他们会探索哪种味道的奥秘?又会遇到哪些奇特的药材?且看下一章情节内容更精彩。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