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啊没想到——时间这玩意儿,简直比SCP-096的移速还快!
上一秒我还在为第一卷那24万字感慨万千,下一秒,第二卷居然就、这、么、结、束、了!
是,这一卷不算长,区区20多章,跟第一卷61章的体量比起来,简直像是一粒芝麻丢进基金会的标准人形收容单元。
但咱得讲道理:这一卷的主题,是“逆模因”啊!你品,你细品——一个关于“被遗忘”的故事,本身就不该啰嗦冗长,对吧?(实则是在为自己写不出过长的故事而进行狡辩)
它应该像一场雾,来得悄无声息,散得也无踪无影,却在经过的人心里,留下抹不掉的潮湿。
所以这一卷,作者菌没走寻常路。
如果说第一卷是Site-19一场盛大而混乱的协奏曲,那么这一卷,就是一段隐秘的、近乎失落的“记忆残片”。
我不再满足于传统叙事,而是斗胆玩了点“结构创新”——用了基金会文档最经典的记录体格式。
比如那段监控记录式的冷静叙述,比如伊云那本写满挣扎痛苦与坚定的日记。
说实话,写这种文本超级费脑细胞。
你得模拟不同角色的口吻、不同介质的特性,还得在有限篇幅里埋线索、塑人物、推剧情。
其中最为困难的就是整理时间线,其实刚开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想这么多,甚至没有想到会写出逆模因,事实上,那时候我甚至都没有写大纲。
这就导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写具体日期的时候找不到时间线。
我翻来覆去,不断试图寻找前文中有写出具体日期的片段,但那样的片段少的可怜,最多也就“一天后” “两天后”这样的时间提示词。
但这不行啊,我第二卷的那些记录体格是要用到具体日期啊!
所以我就从头,一点一点的翻,列了一个时间轴,从冰喻入站开始一点一点的在时间轴上标记——1天后到999收容区——6天后召开会议——3天后伊戈尔处决…
总之就是这样慢慢列出来的,所以理论上文中给出的时间不会有太大的逻辑问题,唯一的缺点就是作者有1.4了
(真的超级无敌肝,既要保证剧情的合理性,又要和前文对照不冲突。前前后后改了很多次,宝子们如果想写书一定要列大纲,不然就会像我这样亡羊补牢,得不偿失)
虽然过程很累,但写完之后回头一看——值了!
这种沉浸式、拼图式的阅读体验,不正是我爱上基金会世界的原因之一吗?
在这一卷里,我们见证了凯文——这位逆模因部的高级成员兼蔚蓝小组声学武器专家——如何以惊人的智慧,从一片虚无中推演真相。
他手中没有武器,只有逻辑;身边没有队友,只有遗忘。
但他做到了。
这大概就是人类心智最迷人的地方:哪怕宇宙注定将你抹去,你仍能用思考,刻下“我曾存在”的证明。
——[赞美智慧]
我们也见证了伊云。
她是接过火炬的人,是凯文之后,又一个不慎走进迷雾的勇者。
凯文留下的记录仪,是她与9141对抗的武器,也是凯文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温柔。
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她会怕,所以会拼了命的学习声波知识。
会偷懒,所以他会想用声学实验室的声波来借刀杀人。
但她没有后退,即便最后身负重伤,七窍出血,明知自己已经活不下去的时候,依旧制造出凯文设计的机器。
仅剩15天的时间,一个声学零基础,非工程专业,与机器制造和逆模因学根本不沾边的研究员,独自一人制造出如此精妙复杂的仪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能用奇迹二字来形容。
事实上,她这么做其实是因为前方一直有一个希望——只要能将机器造出来,杀死9141,那么她就能获救,以基金会的技术把她救活完全没问题。
不过很可惜的是,伊云最终倒在了黎明前的长夜,没能亲眼见到机器杀死9141的那一刻。
她终究没能亲手触碰到那抹光。
——[赞美希望]
而波尔特医生……唉,写到他牺牲的那一段,我自个儿对着屏幕沉默了十分钟。
实验室中…一台机器。
地面周围…一滩烂泥。
他或许不像外勤特工那样身手矫健,或许不像凯文一样善于推理,但他用生命诠释了何谓“控制,收容,保护”。
这六个字,从来不是口号,而是信仰,对于基金会的员工来说,这六个字是足以让他们付出生命所去维护的,是无数个基金会职员,用血肉之躯筑起的城墙。
你能够亲手杀死9141,而代价便是自己的死亡,不过…你无论如何都死定了,不是吗?去吧,摁下它,至少在死之前做一件好事。
保护帷幕与遏制异常,是吾辈必行之道路;为此我愿意不惜一切代价,甚至牺牲都在所不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稳辣!我是最强收容所研究员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稳辣!我是最强收容所研究员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