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本从门缝下被推出来时,少年已走远。夜风卷起尘土,拂过紧闭的塾门,扉页上的批注墨迹未干。宁远堡的灯火一盏接一盏熄灭,唯余医学院值夜的油灯仍亮着。
李瑶在书房翻阅共学塾助教呈报的《识谣辨伪》课反馈。纸页翻动间,三行字迹停住她的目光:“枯井边有黑衣人焚信,火不生烟。”“连烧三夜,每夜子时。”“信未燃尽,有片角飞出,落井底。”她指尖轻点纸面,将三份记录并列摊开,比对地点与时间。三处枯井呈三角分布,均位于官道外荒岭,远离驿站与村落。她取出一张地形草图,以红笔标出三点,连线后中心指向一处无名山坳。
次日清晨,苏婉在医学院诊堂接诊。一名流浪医师背着布裹伤患进来,自称途经北岭,遇盗受创。苏婉查验伤势,为胸肋钝击,未伤及内腑,施针止痛。那医师递来药囊,称内有安神针具可助恢复。苏婉接过,倒出银针,指尖一滞。针尾刻有细密纹路,非篆非隶,排列如星图。她取出放大镜细看,纹路间嵌有银灰色金属颗粒,触之微凉。她取出一柄李氏制式金针对比,材质、刻痕、重量皆不同。
“此针出自何门?”她问。
“家传古法,疗魂之用。”医师低头,“祖上曾居极西,后迁于边。”
苏婉未再追问,收下银针封入瓷瓶,命人送至工坊化验。她另取李氏银针施治,针入即效。伤患痛缓,沉沉睡去。那医师欲取回药囊,苏婉婉言道:“针具需留样备案,以防误用。”对方迟疑片刻,点头应下。
午后,李瑶收到工坊回禀:银针所含金属非铁非银,导电性极强,遇热则微震,似可传递脉冲。更异者,其内部有极细铜丝缠绕核心,结构精密,非手工所能成。她立即将报告与“盲驿”地图并置案头,沉思良久,召来李毅。
“查三处枯井,掘未燃残片。”她下令,“不得惊动周边,用暗哨轮替,带回所有纸屑。”
李毅领命而去。三日后,残片送至。纸为粗麻所制,墨迹焦黑,仅存数字与符号:三组“七·九·三”、一个倒三角、以及“炉启于戌”四字。李瑶对照共学塾情报链记录,发现近十日三条关键密报皆在传递途中中断,中断时间皆为戌时,地点正对应三井连线中心。
她将残片与银针报告置于密匣,亲送至主厅。
李震正在批阅屯田账册。李瑶将证据逐一陈列。他看完,未语,只将银针拿在手中翻转,目光停在那星图般的刻纹上。
“这纹,不像中原之物。”他说。
“也不像西域诸国。”李瑶补充,“工坊查遍历代图谱,无一匹配。金属成分亦无记录。”
李震放下针,看向地图:“三井成势,中点无迹。若此处为中转,为何不留人驻守?”
“或许无需人。”李瑶道,“纸片上‘炉启于戌’,或指某种机关自焚。而‘七·九·三’,极可能是坐标编码。”
李震沉吟片刻,唤人召集家族核心。
议事厅内,烛火稳定。李骁披甲而入,听罢汇报,当即起身:“既知其巢,何不发兵剿之?宁远堡已有根基,岂容暗中窥视?”
“兵未至,信已焚。”李瑶冷静回应,“三井皆空,无粮无水,非据点,仅为节点。真巢不在明处。”
李毅立于角落,一直未言。此时开口:“情报链中断,非仅因焚信。我部七名细作,近半月所传消息皆未达中枢。查路径,皆经此三角区。”
李震目光一凝:“你是说,盲驿不止传信,还截信?”
“不止。”李毅道,“我昨夜查验驿站日志,发现三名登记流民,籍贯、口音、伤痕皆对,但指印有异。细看,指腹有极细划痕,似长期握某种器械所致。他们登记后,皆在戌时离镇,行向荒岭。”
厅内一时寂静。
李骁皱眉:“若真有隐网,为何此前从未显露?旧士族谋叛时,不见其动;共学塾初立,亦未阻挠。如今风平浪静,反倒现形?”
“或许,此前他们也在看。”李瑶低声,“看我们能走多远,走多快。现在,他们觉得该出手了。”
李震缓缓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划过三井连线中心:“不为阻挠,是为记录。他们在收集我们的一切——制度、技术、人心流向。此非叛乱,是观测。”
他转身,看向李瑶:“可推演否?”
李瑶点头,取出“乾坤万象匣”。匣面微光流转,她将残片、银针、驿站日志一并置入感应区,启动“天机推演”。精神力如丝线抽出,缠绕信息链,逆溯因果。
刹那,她双目紧闭,额角渗汗。影像浮现:幽暗地宫,青铜巨炉矗立中央,炉身刻满与银针相同的符文。黑袍人立于炉前,手执火把,缓缓插入炉心。火光骤亮,映出墙上两个古篆——“影炉”。
推演止于此刻。
李瑶睁眼,呼吸微促。她将影像口述一遍,厅内众人皆默。
“影炉……”李震重复,“非人名,非地名,是组织之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