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昆推开岳父办公室的门时。岳父正坐在靠窗的沙发上,手里端着紫砂茶杯,显然是刚送走客人。见仲昆进来,他微微抬了抬下巴,示意他在对面的单人沙发坐下,仲昆随即拿起桌上的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热茶。
“我刚从齿轮厂回来。”仲昆坐定后开口,语气里带着几分复杂,“我父亲要把院子西边全盖成车间,专门放加工机床,粗略算下来,最小也能放下几十台。看他这架势,是真想大干一场了。”
岳父端着茶杯的手顿了顿,却没立刻接话,只是轻轻吹了吹浮在水面的茶叶。片刻后,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平稳:
“你父亲这是未雨绸缪。”他呷了口茶,目光落在窗外的车水马龙上,“他心里清楚,齿轮的暴利时代很快就要过去,将来这行只能靠产量撑着。现在趁还能挣钱,把规模扩出去、产量提上去,等将来齿轮价格真跌下来,他也不至于没饭吃。”
这番话点醒了仲昆,他当即会意地点点头。父亲看似冲动的决定,原来藏着这样深的考量。他定了定神,说出此行的目的:“父亲把扩建厂房的事交给了永明,让他找设计院做设计。我记得您有个朋友在设计院,当时就答应父亲,回来后通过您联系这位朋友,把他介绍给永明。”
岳父闻言,脸上依旧没什么波澜,只是放下茶杯,伸手从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一本记事本。他翻了几页,找到一串号码,随即拿起桌上的电话拨了过去。简短的几句交谈后,他挂断电话,转头看向仲昆,语气依旧沉稳:“说好了,下午3点,去设计院第二设计室找韩工。具体的设计细节,你们跟他细谈。”顿了顿,他补充道,“设计费给你们降10个点,算是给你父亲的支持。”
仲昆心中一暖,起身说了声“谢谢爸”。
仲昆在岳父的办公室内,拨通了齿轮厂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永明的声音,仲昆简洁明了地告知:“是永明,岳父和设计院那边联系好了?下午3点设计院门口见。”
挂断电话,永明立刻转身对身旁的廷和说道:“仲昆那边已经联系好了,下午3点到设计院找他就行。”
下午时分,离3点还有些时间,永明便骑着摩托车早早出发,抵达了设计院。巧合的是,仲昆的车也恰好停在设计院门口,两人几乎同时下车,并肩走进了设计院大门。传达室的老大爷见状,主动上前指引:“二室的韩工在二层左边第二个房间。”
顺着指引来到二层,左边房间门口挂着“设计二室”的牌子。推门而入,屋内空间宽敞,靠门的办公桌旁坐着一位年轻人。仲昆面带礼貌,上前询问:“韩工在吗?”年轻人随即站起身,朝屋内喊道:“韩主任,有人找。”
不远处,一位年纪稍长的人站起身,向他们招了招手,开口问道:
“是马经理的客人吧?到这边来。”
仲昆和永明应声走到韩主任手指的小会议桌旁坐下,韩主任则与另一位年轻工程师在他们对面落座。
会谈伊始,韩主任率先开口,一番开场白拉近了距离:“马经理是我多年的老朋友,他说他亲家需要建一幢三层的厂房,你们有具体的方案吗?”
永明闻言,立刻从文件包中取出早已绘制好的草图,平铺在会议桌上,同时将廷和的想法娓娓道来:
“一层约50米长、50米宽,规划为加工车间,中间设采光顶;沿四边加盖2层,用作办公室和宿舍。希望你们能根据我们的想法提供一个初步方案,待我们认可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施工设计。”
在会上,韩主任手持草图,结合设计规范与实际需求,提出了一套兼顾造价与实用性的建筑方案。
韩主任明确,从造价和使用双重角度考量,一层应建成6米柱网式结构,长和宽均为48米,四周各宽12米,中间设24米乘24米的采光顶天井。四周12米宽的房屋区域,以2米宽走廊为界,分割成5米乘6米的大房间,每层房间数量约40余个。针对建筑层数,他指出依工厂现有规模,建两层已完全满足需求,无需建造三层,此举可节省30%的造价,且采用一般基础即可。
随后,韩主任向仲昆二人介绍身旁的张工:“这是我们室的张工,他将来负责这个项目。”他随即询问张工是否听清方案内容,在得到肯定答复后,韩主任对张工下达工作安排:下午利用剩余时间绘制一层和二层的平面图,次日一早前往现场核对尺寸并勘察地质情况。他强调,只要现场地质非流沙和湿地,按一般粘土层设计即可,无需聘请勘探队。同时,他表示建二层施工难度较低,该建筑中间安装一个小塔吊,便可覆盖整个施工范围,普通建筑队便能完成施工任务。
这套方案的提出,为项目的推进明确了方向,既控制了成本,又保障了施工效率与实用性。
夏日午后的阳光仍有些灼热,从设计院出来后,仲昆与永明便在门口分道而行。仲昆需前往建材市场初步询价,永明则拿着那份设计草图,快步朝着办公室的方向赶去。此时离下班尚有一个多小时,他深知此次设计院之行的结论关乎项目推进,不敢有半分耽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家族企业覆灭启示录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家族企业覆灭启示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