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停顿片刻,看向两人:“算算总共要招多少人,马上着手办,争取年底让生产走上正规。”
仲昆翻开笔记点了点:“技工6人我负责,今天我就电话联系。劳动工9人,我看就招10人,给淬火老李师傅一个。招劳动工还是仲明负责找杨村长。"
最后廷和作了总结:“伞齿轮会战马上需开始,仲明要全力以赴抓车间生产,不能松懈,仲伟这一段质量抓的不错,有几次质量事故都及时处理,没有产生大的后果,要提醒一下仲伟,伞齿轮的检测一定要严格把关,不能让一件残次品出厂。另外安全生产更要抓牢,不能出一点差错。”
他停了停喝了一口水,清了清嗓子转向仲昆:
“销售这一块也要抓紧,你多跑跑拖拉机厂,听听有什么反映,有问题,咱好及时改。全国其它拖拉机厂你也要多联系,把咱们的齿轮推广出去。”
说到这里,仲昆突然插话:“爸爸,你不说我倒忘了。这是上个月的事,有一次,我到拖拉机厂,苏达成告诉我,他们厂的齿轮箱被评为部优产品,全国4个厂家参加评选,其它三家都淘汰了,问题都出在2956号齿轮上,王厂长一高兴,上个月全厂每人发了100元奖金。”
“嚯,那这奖金该发给咱们才对!”仲明听完眼睛一亮,笑着打趣,“这功劳明明是咱们的!”一句话让会议氛围瞬间轻松起来。
三人会议刚结束,仲昆便率先拿起电话,打给机床维修站马媛老同学。
电话铃声响了三四声,对方才接起。听筒里立刻传来带着不耐烦的大嗓门:“着什么急,还有四天才毕业!”声音洪亮得让坐在旁边的仲明都听得一清二楚。仲昆心头一紧,立刻转移话题,语气急促:“你听我说,我父亲厂里新到了三台机床,急需2个铣工、4个磨工,你这边什么时候能准备好?越快越好。”
电话那头的声音明显低了下去,只含糊回应:“等等吧,有消息我告诉你。”仲昆没再多问,当即挂断电话——他深知言多有失,多说反而容易节外生枝。
仲昆的电话刚放下,廷和便紧接着拨通了翻砂厂闵科长的号码。电话接通后,他直奔主题:“闵科长,齿轮厂这边的中频炉马上要开班,现在只有2个带班师傅,还缺1个,麻烦您在翻砂厂帮忙物色一位合适的人选。”闵科长在电话那头沉吟片刻,爽快应下:“行,我这两天留意下,有消息就给你回话。”
午饭后,仲昆看向父亲廷和,开口问道:
“爸爸,下午还有其它事吗?如果没有,我到车间转转,随便看看仲伟,从成都回来后,基本上没在一起说说话。”
廷和闻言,只是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得到父亲默许,仲昆转身朝着车间走去。他先来到煅打车间,孔庆生正在忙碌,仲昆拿起一旁的一块长料坯,好奇地问:
“为什么要把这块长料打扁?”
孔庆生放下手中的活计,耐心解释:
“这是为了增加合金钢的密度,铁越打越硬,钢越打越强,打铁就是这个意思。”
仲昆听着,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似乎对这话有了几分理解。
随后,仲昆移步至铸造车间——这是他此行重点查看的地方。车间里,中频炉正准备浇铸2956号齿轮坯。他先是走到料框旁仔细查看,数了数里面的铁棒,确认是24支,还额外配有一支锰铁棒。接着,他的目光落在旁边小木箱装的贵金属上,对比着自己此前送给配件厂布袋里的物品,二者看起来并无差别。
这时,钱师傅走上前打开炉门,不忘提醒仲昆:
“离远一点。”
说着,便将料筐里的铁棒放进中频炉。仲昆在一旁站定,目光紧紧盯着操作台上的温度计。不到一个小时,温度计的数值便攀升至1570度。钱师傅见状,迅速将木箱里的贵金属倒入料框,再用夹具将贵金属送进中频炉。
一旁的老李师傅早已准备就绪,待贵金属入炉,他立刻拿起一个纸包扔进炉内,纸包瞬间燃烧起来。之后,关上炉门,静静等待温度计数值稳定。直到指针停在1670度,钱师傅才再次打开炉门,开始进行浇铸作业。
穿过中频炉区域,往里走便是精密铸造车间。车间内机器轰鸣,小白正带着几名工人穿梭在设备间,手里拿着记录板不时核对参数,忙得额头沁出薄汗——这里从金属原料到辅助耗材,每一样都是经他手采购,规格、型号甚至供应商信息,他几乎都能脱口而出。
目光扫过车间的砂处理、浇注等工序,仲昆暗自点头:这里的操作流程,和配件厂夏颖负责的车间基本一致,连关键环节的把控要点都大同小异。
从铸造车间出来,紧邻着的就是加工车间。推开门的瞬间,仲昆愣了愣:原本摆放车床的位置,如今换成了一台崭新的珩齿机。他忽然想起父亲前些天的交代,车床加工业务已经外包给了村农具厂,难怪车间布局变了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家族企业覆灭启示录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家族企业覆灭启示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