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尚未完全散去,废弃矿星的地表还残留着机甲战斗留下的深沟与焦痕。陈默摘下头盔,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濡湿,贴在轮廓分明的脸颊上。他望着远处半跪着的“巨岩”型机甲——那是他们此前最引以为傲的作品,此刻左臂装甲完全崩裂,右腿液压系统渗出暗绿色的油液,像一头伤痕累累的巨兽,再也没了往日的威慑力。
“还是太笨重了。”陈默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异常坚定。他走到“巨岩”的残骸旁,指尖抚过装甲上深浅不一的凹痕,那是敌方机甲高速突袭留下的印记。作为团队的核心,陈默向来以冷静和远见着称,此刻他的眼神里没有失落,只有对突破的执着。“近战的时候,转身速度比敌方慢了0.8秒,就是这0.8秒,差点让我们全军覆没。招式也太单一,除了冲撞和重劈,根本没法应对灵活的突袭。”
不远处,刘江正蹲在地上检查“巨岩”的能源核心,他穿着沾满油污的工装服,袖口挽起,露出结实的小臂,上面还留着上次炼制法宝时被火焰灼伤的疤痕。刘江是团队里的“铸器大师”,一手炼制法宝的技艺出神入化,机甲的核心部件大多出自他手。听到陈默的话,他抬起头,黝黑的脸上露出赞同的神色:“没错,这装甲虽然够厚,但太死板了。敌方机甲的刀刃能绕开正面防御,从缝隙里钻进来,我们的防御阵法根本来不及反应。”
阿奇则坐在一块废弃的金属板上,手指飞快地在便携终端上滑动,屏幕上跳动着密密麻麻的战斗数据。他的眼睛透着一股对数据的狂热,作为团队的“数据大脑”,他能从海量信息里精准找出问题的关键。“根据战斗数据显示,‘巨岩’的关节活动范围只有85度,而敌方机甲能达到120度,这就是灵活性差距的根源。还有,近战招式的触发指令太复杂,平均需要1.2秒才能完成一次招式切换,根本跟不上战场节奏。”
潘红踩着高跟鞋走了过来,她穿着一身剪裁利落的黑色作战服,长发束成高马尾,露出光洁的额头和精致的锁骨。作为团队里不多的女性,潘红却是“科技担当”,她和陈默设计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和阵法相融合让机甲的反应速度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硬件的问题可以通过结构优化解决,但软件的适配需要重新编写。如果要提升灵活性,现有的电路布局肯定不够用,得重新设计一套更紧凑、更高效的系统。”
陈默点了点头,将头盔重重地放在金属板上,发出“哐当”一声脆响。“既然问题找到了,那我们就重新来。这次,我们要造一款真正能适应高强度近战和远程攻击的机甲。”他的目光扫过三人,语气里充满了信心,“刘江,你的法宝炼制技术是核心,新机甲的防御不能只靠装甲,要结合法宝阵法和机甲阵法,做到双重防御;潘红,集成电路要做到极致,不仅要快,还要能兼容各种武器系统;阿奇,你的数据处理能力是关键,要通过数据分析,把机甲的灵活性调到最高,同时优化近战招式的触发机制。”
三人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兴奋的光芒。他们跟着陈默多年,早已习惯了他的大胆设想,也相信只要四人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关。
接下来的一个月,废弃矿星上的临时实验室成了四人的“战场”。实验室里堆满了各种金属材料、电子元件和法宝矿石,空气中弥漫着焊锡的味道和淡淡的灵力波动。
陈默负责整体设计和阵法布局,他将地球人类的骨骼结构图纸铺满了整个工作台,手指在图纸上不断比划。“人类的骨骼之所以灵活,关键在于关节的结构和肌肉的协同。我们的机甲也要模仿这个原理,把关节设计成球窝状,增加活动范围,同时在关节处加装‘灵力肌腱’,用灵力驱动,提升反应速度。”他一边说,一边在图纸上画出新的关节结构,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在安静的实验室里格外清晰。
刘江则在一旁忙碌着炼制法宝级的装甲材料。他面前的熔炉里,赤红色的合金金属浆翻滚着,散发出灼热的温度。刘江双手结印,一道道金色的灵力注入熔炉中。“普通的金属材料根本抵挡不住法宝级武器的攻击,我要用‘星陨铁’和‘龙鳞玉’炼制一种新的合金,这种合金不仅硬度是普通钢材的十倍,还能自动吸收周围的灵力,激活防御阵法。”他的额头上布满了汗珠,却丝毫不敢懈怠,因为炼制过程一旦出错,所有材料都会化为灰烬。
潘红的工作间里则充满了电子元件的微光。她面前的电路板上,密密麻麻的线路像蜘蛛网一样交织着,她正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将一个个微型芯片焊接到电路板上。“新的集成电路要做到‘一秒千算’,不仅要处理机甲的运动数据,还要同步控制武器系统和防御阵法。我在芯片里加入了‘灵力感应模块’,能让机甲直接感应驾驶员的灵力波动,实现‘意念操控’,这样就能缩短招式触发的时间。”她的眼神专注而认真,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手中的电路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星空斗士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星空斗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