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越听,眉头皱得越紧!敢情火硝全靠民间采买。
这《大明律》里对私制火硝,可是其划归为重罪的,私造火硝者仗一百流三千里。
这不就是一纸空文吗?崇祯对此也不忌讳,直白的询问了李觉斯。
李觉斯一听,好家伙!难不成是奔着我来的?不对呀!户部尚书还在边上了。
李觉斯谨慎答道:“陛下,户部要的量着实太大,硝户又逃籍严重……”
崇祯抬手打断道:“不用扯户部进来,你也无需害怕!朕并非是问责于你。”
“朕,只是想知晓,朝廷对于火硝这整套的运转逻辑,你只管放心大胆的说便行。”
李觉斯犹豫一番道:“陛下,硝土里火硝含量极低,制作还极度费时费力。”
“往往挖一百斤浮土,仅能产出三斤左右的火硝,光靠硝户根本无法满足军队所需。”
“开始之时,是由官府组织百姓,在徭役时集中炼硝,渐渐的也无法完成配额。”
“很多百姓,会通过交银免徭役,官府就只能再请人炼硝,但支出实在负担不起!”
崇祯眯着眼道:“所以,官府就默认放开管控,等于说全民皆可炼硝了?”
李觉斯低声道:“差……差不多就是这样,若不这般的话,朝廷所需的火硝完全不够。”
崇祯并未针对全民炼硝,而是看到了更深层次的逻辑,为何炼硝需要全民参与?
崇祯询问道:“户部在册硝户四万余户,这么算下来的话,是能满足朝廷所需火硝的。”
“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硝户宁愿逃籍,也不再从事炼硝的工作?”
李觉斯结结巴巴道:“这……这个,有可能,有可能是战乱的原因。”
崇祯提高声音怒道:“战乱、灾荒这两个你不用说,还有别的原因吗?”
李觉斯汗都从额角掉下来了,求助式的看向程国祥,想让他帮着说说话。
程国祥何许人也?向来都是鬼精鬼精的,皇上明显不是找他麻烦,他肯定不会参与其中。
见求助无望,李觉斯跪倒在地叩首道:“陛下,臣不敢说呀!臣怕说了会死于非命!”
崇祯一拍桌子道:“你不说,朕现在就让你死于非命!你说出来朕保你不死!”
有了皇帝的承诺,李觉斯如竹筒倒豆子般,将他知道的实情全讲了出来。
崇祯听仅是眉头紧锁,并没有向李觉斯大发雷霆,这种事情并不是杀一个官能解决的。
按李觉斯说的意思是,硝户一年忙到头仅能产硝百来斤,拼了命每年能产三百斤。
朝廷跟硝户采买的价格,是每斤三分五厘银子,一百斤就是三两五钱银子。
硝户全家算五口人,劳力算两人的情况下,一年正常就能制出百来斤火硝。
两个劳力一年辛苦,只有三两五钱银子,这都不是亏不亏的问题了。
这是完全无法养活一大家子了,要说真有三两五钱银子一百斤,那也勉强能说得过去。
大不了努努力少休息几天,做个两百多斤也能换七八两银子,但是这里面还有个大问题。
从朝廷中枢开始,就有个坑死人的条款,凡涉及银钱交易都有折色一说。
哦豁!这下可好,各地官府有样学样,固定为朝廷做工的匠户,就成了他们剥削的对象。
三两五钱银子折色一半,那都还算是地方官有良心,有些折色完每年仅一两银子。
一家五口每年一两银子,这就算是个神仙来了,他也没办法活下去呀!
折色要是折大米、棉布,这些市面上硬通货还好,朝廷给官员折色也是折实物和宝钞。
地方官可就找到门路了,给硝户的折色全是宝钞,宝钞那是什么玩意?
就是朱元璋发行的纸币,由于滥发严重贬值不说,到嘉靖元年还彻底退出了流通。
宝钞虽然退出流通了,但是《大明会典》是祖宗的律法,里面规定薪俸五成得用宝钞抵。
要是在明初几年还好,那时候宝钞是能买到实物的,到嘉靖后宝钞成了废纸。
刚开始就算是废纸,也发几张留个念想什么的,时间来到万历朝之后。
‘折色’甚至连废纸都不给了,直接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意思就是薪俸得打个折扣。
官员们薪俸被打折了,自然会想办法从百姓身上找补,现成的做账科目都能熟练运用。
最后,硝户成了最终被剥削的那批人,活不下去就只能逃籍,做流民都要强过做硝户。
崇祯声音低沉,询问程国祥道:“程爱卿,若是朕想修改《大明会典》,该如何做?”
这事由不得崇祯不谨慎,修改势必会动许多人的饭碗,搞不好会有人提前引狼入室。
此条一旦修改,必会断了很多人贪污的由头,本来取消三饷、火耗归公。
就已经让相当多的官员,对崇祯表示出了不满,虽然明面上不敢对抗。
但他们工作就消极应付,没事就找朝廷要银子,程国祥为此头发都全白了。
对于修改《大明会典》,程国祥也不敢多说,正所谓多说多错不如不说。
但是程国祥也想到个办法,躬身道:“陛下,不如在《大明律》里加一条。”
“凡薪俸者,不再使用折色法,全部用实银发放。陛下,这条您以为如何?”
程国祥的提议绕开了《大明会典》,祖宗之法不可变这条,如今的崇祯实在难以忍受!
他不想加《大明律》,就想改掉《大明会典》,不然的话地方官,会选择性用祖制。
来对抗新法的落地实施,到时候又成了一纸空文,所以必须要改《大明会典》。
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大明根深蒂固的‘顽疾’,其阻力可能不是一般的大。
首先跳出来反对的,必定是各部大臣,谁让他们毕生所学,都是出自阉割版儒学。
更有甚者,可能会有藩王跳出来,将自己从龙椅上掀下来,毕竟这是老朱家传统。
想要彻底改制,就得先解决宗藩,崇祯对程国祥道:“程爱卿,稍后你回文渊阁后。”
“通知礼部,明年万寿圣节,各地宗藩都要进京贺寿,任何人不得有误!”
喜欢崇祯:世界秩序大明来定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崇祯:世界秩序大明来定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