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六年八月,辽河平原热浪袭人。林文澜举着望远镜,观察着对岸敌军阵地。辽河在此处宽达五百余米,对岸国民党军第54军依托坚固工事,构筑了严密的防线。
"情况比预想的更棘手。"参谋长周志宏指着地图说,"敌军在河岸布置了三道铁丝网,水下可能还有障碍物。对岸高地部署了重炮群,完全封锁了渡口。"
第一师师长邱清泉补充道:"据侦察,敌人还配备了探照灯和监听设备,夜间强渡也很困难。"
林文澜沉思片刻,突然问:"最近的气象报告怎么说?"
"预计三天后有一场大雾。"
"好!"林文澜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我们就利用这场大雾。"
作战计划立即展开。工兵部队开始在辽河上游三十里处秘密建造浮桥,同时在下游制造佯攻迹象。炮兵部队则分散部署,准备在总攻时实施炮火覆盖。
八月十五日凌晨,大雾如期而至。浓雾笼罩着辽河两岸,能见度不足二十米。
"开始行动!"林文澜一声令下。
第一波出发的是由水性好的战士组成的突击队。他们悄无声息地滑入河中,每人只携带匕首和手枪,任务是清除对岸的哨兵和探照灯。
突击队长李大海率先游到对岸,敏锐地发现水下果然布设了铁蒺藜。他打了个手势,队员们立即开始清除这些障碍。
与此同时,在上游秘密渡口,工兵们正在紧张地架设浮桥。为了避免发出声响,他们在每个连接处都垫上了棉布。
"快!快!"工兵营长低声催促,"必须在雾散前完成!"
对岸敌军似乎察觉到异常,突然向河面发射照明弹。但由于大雾弥漫,照明弹的效果大打折扣。
"第二突击队,上!"林文澜果断下令。
这次出发的是携带轻机枪和爆破筒的强击分队。他们的任务是抢占滩头阵地,为后续部队打开突破口。
战斗在浓雾中突然爆发。强击分队刚登上滩头,就与敌军巡逻队遭遇。顿时枪声大作。
"压制左侧火力点!"分队长王铁柱大喊。一挺轻机枪立即向敌军阵地扫射。
就在这时,上游传来信号——浮桥架设成功!
"主力部队,渡河!"林文澜亲自率领第一师主力冲向浮桥。
对岸敌军发现了解放军的真正意图,所有火力立即向浮桥倾泻。重机枪子弹在水面激起密集的水花,炮弹在河中炸起冲天水柱。
"工兵连,加固浮桥!"林文澜在弹雨中沉着指挥。
突然,一颗炮弹在附近爆炸,浮桥剧烈摇晃。几名战士落入水中,但立即被战友救起。
"司令员!危险!"警卫员想要拉住林文澜。
"别管我!继续前进!"林文澜甩开警卫员,继续在浮桥上指挥部队前进。
对岸,突击队已经夺取了第一个滩头阵地。但敌军立即组织反扑,一个营的兵力在坦克掩护下压了过来。
"反坦克组!"李大海高喊。
三名战士扛着火箭筒跃出战壕。但由于浓雾影响,首发未能命中。
"放近打!"李大海冷静下令。
坦克越来越近,已经能看清炮塔上的编号。在距离五十米时,火箭筒再次开火。
"轰!"一声巨响,领头坦克燃起大火。
这时,主力部队已经渡过辽河。林文澜立即重新组织攻势。
"邱清泉,带你的人从左翼包抄!郑洞国,正面牵制!周志宏,指挥炮兵压制敌军纵深火力!"
各部队迅速展开。与一个月前相比,这支队伍的协同作战能力明显提升。步炮配合默契,各兵种衔接流畅。
战斗持续到中午,大雾渐渐散去。此时解放军已经巩固了滩头阵地,正在向纵深发展。
但敌军第54军毕竟是精锐部队,很快调整部署,依托村落和丘陵组织起新的防线。
"司令员,敌人收缩防线,想要拖住我们。"周志宏报告。
林文澜仔细观察战场态势,突然发现敌军的指挥所设在一个小高地上。
"命令特种炮兵分队,目标敌方指挥所,急速射!"
这支由神炮手组成的特种分队立即开火。六发炮弹几乎同时落在敌军指挥所周围,虽然没有直接命中,但造成了极大混乱。
"好机会!全线进攻!"林文澜抓住战机。
解放军从三个方向同时发起猛攻。敌军防线开始动摇。
就在这时,天空传来飞机引擎声。国民党空军出动轰炸机,企图阻止解放军渡河。
"防空分队!"林文澜临危不乱。
隐蔽在树林里的高射机枪突然开火,在空中织成火网。一架敌机被击中,拖着黑烟坠向远方。
下午三时,敌军开始全线溃退。解放军乘胜追击,一举突破辽河防线。
当晚,林文澜在刚刚占领的敌军指挥所里召开总结会。
"这一仗我们虽然赢了,但暴露的问题更多。"他开门见山地说,"渡河作战中,各部队衔接不够紧密,火力支援也出现脱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