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五年五月中旬,哈尔滨的春天终于完全降临。杨树吐出新绿,松花江水量丰沛,航运逐渐恢复。但政治空气中的寒意,却比严冬时更加刺骨。
林文澜站在江北新设立的边防哨所,望远镜扫过江对岸的苏军阵地。与往常不同,今天苏军阵地上异常安静,连日常的巡逻都取消了。
"司令,南京特派员已经到了。"周志宏低声提醒,"安排在马达尔饭店下榻。"
林文澜放下望远镜,嘴角泛起一丝冷笑:"来的倒是时候。彼得罗夫刚被召回莫斯科,特派员就到了。"
回到指挥部,桌上已经堆满了待批文件。最上面是一封南京的正式公函,要求他"积极配合特派员工作"。
"特派员是什么背景?"林文澜问。
杨文涛打开文件夹:"李振邦,军政部次长,陈诚的亲信。随行人员中有两个国防部二厅的特工。"
"看来是来者不善啊。"林文澜若有所思,"安排今晚的接风宴,规格要高。"
马达尔饭店的宴会厅灯火通明。李振邦五十岁上下,身着中山装,金丝眼镜后的目光锐利如鹰。他与林文澜握手时力道很大,像是在试探什么。
"文澜兄在东北辛苦了。"李振邦开门见山,"委座对哈尔滨的局势十分关切。"
"职责所在,不敢言苦。"林文澜从容应对,"倒是次长远道而来,才是真的辛苦。"
酒过三巡,李振邦突然话锋一转:"听说文澜兄最近与苏军摩擦不断?"
"维护主权,难免有些摩擦。"
"可是有人反映,文澜兄行事过于激进,恐怕会影响中苏邦交啊。"
林文澜放下酒杯,直视李振邦:"那么依次长之见,面对苏军蚕食,我们该当如何?"
"这个嘛..."李振邦推了推眼镜,"要从长计议。毕竟现在国内百废待兴,不宜树敌过多。"
宴会结束后,林文澜立即召见杨文涛:"查清楚李振邦的底细,特别是他与苏方有没有暗中往来。"
"司令怀疑他..."
"不是怀疑,是确定。"林文澜冷笑,"他刚才的每一句话,都在为苏军开脱。"
第二天,联合治安委员会会议上,李振邦的表现印证了林文澜的猜测。面对苏军新代表朱可夫少将的咄咄逼人,李振邦一味退让,甚至同意缩减中国军队在江北的驻防区域。
"我反对。"林文澜斩钉截铁地说,"江北驻防是维护治安的必要措施,不能缩减。"
朱可夫冷笑道:"林将军,别忘了现在的局势。"
"正是因为记得清楚,才更不能退让。"
会议不欢而散。会后,李振邦单独留下林文澜,语气严厉:
"文澜兄,你要以大局为重!"
"什么是大局?"林文澜反问,"丧权辱国就是大局?"
"你!"李振邦气得脸色发白,"好,既然你执迷不悟,就别怪我不讲情面!"
这场冲突很快传遍哈尔滨。当天下班时,林文澜发现指挥部外聚集了大批市民。为首的老者手持万民伞,见到林文澜就要下跪:
"将军,哈尔滨不能没有您啊!"
林文澜连忙扶起老人:"老先生请起,文澜受不起。"
"将军有所不知,"老者泪流满面,"听说南京要调您走,全城百姓都不答应啊!"
林文澜心中一震,表面却不动声色:"谣言不可信。大家都回去吧。"
回到办公室,他立即询问周志宏:"调令的事,你听说了吗?"
"正要向您报告。"周志宏神色凝重,"南京确实在酝酿人事调整,据说要把您调往徐州。"
"徐州..."林文澜沉吟道,"这是明升暗降啊。"
当晚,林文澜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避开李振邦的眼线,秘密会见了几位哈尔滨的工商界领袖和社会名流。
"各位,"他开门见山,"林某在哈尔滨时日虽短,但自问对得起这片土地。如今有人要我离开,在走之前,有件事必须完成。"
他取出一份文件:"这是整顿市政、发展经济的计划书。我希望即使我离开,这些计划也能继续实施。"
名流们纷纷表示支持。更有人提议联名上书南京,请求留任林文澜。
"不可。"林文澜摇头,"这样反而授人以柄。各位要做的,是守护好这座城市。"
送走客人后,杨文涛带来一个惊人消息:"司令,我们查到李振邦与一个代号'银狐'的苏联情报员有联系。"
"证据确凿?"
"有他们的通话记录和资金往来。"
林文澜沉思片刻:"先不要打草惊蛇。看来,我们的特派员身上还藏着更多秘密。"
第二天,林文澜一反常态,主动拜访李振邦。在马达尔饭店的套房里,他表现得十分谦逊:
"次长,昨日是文澜冲动了。仔细想来,次长的话确有道理。"
李振邦先是一愣,随即露出得意的笑容:"文澜兄能想通就好。其实委座对你还是很赏识的,只是希望你做事更稳妥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