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校若有所思地点头,把这句话记在笔记本上,旁边画了个五角星。
特训班过半时,委员长亲自来营地讲“战时政治工作”。礼堂里,委员长站在台上,目光扫过台下的五十名军官,最后落在林文澜身上:“林文澜,你在南京保护百姓,在芜湖坚守防线,做得很好。军人不仅要会打仗,更要懂民心——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才能打赢这场抗战。”
被委员长当众点名表扬,林文澜立刻起身敬礼,心里满是激动。他知道,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认可,更是对所有从实战中成长起来的军官的肯定。
课程接近尾声时,特训班组织了一次“实战拉练”——模拟日军进攻重庆外围阵地,学员们分成红蓝两军,进行为期三天的对抗演习。林文澜被任命为蓝军(防御方)总指挥,手下有三个模拟团的兵力。
演习开始后,红军(进攻方)按照德国战术,集中“装甲部队”猛攻蓝军左翼。林文澜没有按理论课教的“集中兵力防守左翼”,反而下令左翼部队“佯装撤退”,同时派一个团绕到红军后方,摧毁了他们的“补给基地”。
“林少将,你这是违规!理论上,左翼是防御重点,不能轻易撤退!”红军指挥官找到裁判官,语气不满。
林文澜却平静地解释:“实战中,日军的补给线是软肋。我放弃左翼的次要阵地,引诱他们深入,再断他们的补给,他们就算突破左翼,也撑不了多久。”
裁判官沉吟片刻,最终判定:“蓝军战术有效,红军因补给中断,进攻失败。”
演习结束后,德国顾问特意找到林文澜,拍着他的肩膀说:“你是我见过的,最会把理论和实战结合的中国军官。将来,你一定能成为优秀的指挥官。”
一个月的特训很快结束。结业典礼上,林文澜被评为“优秀学员”,委员长亲自为他颁发了结业证书,还单独召见了他。
“文澜,你在特训班的表现,我都知道了。”委员长坐在沙发上,递给林文澜一杯茶,“接下来,你先回芜湖,把33旅带好。等时机成熟,我会给你更重要的任务——抗战需要你这样的将领,国家也需要你这样的将领。”
林文澜双手接过茶杯,心里热血沸腾:“请委员长放心,属下一定不负厚望,带好部队,多杀鬼子,早日收复失地!”
离开重庆时,李上校和其他几位学员来送行。李上校递过来一本《现代陆军指挥手册》,上面写着“赠文澜兄,共勉”:“将来咱们在战场上相遇,可要互相配合,打个大胜仗!”
“一定。”林文澜接过手册,放进布包。卡车驶离特训营,他回头望去,半山腰的“忠勇爱国”石碑越来越小,心里却有了更清晰的方向——他不仅要带33旅守住芜湖,更要带着在特训班学到的本事,将来指挥更多的部队,把日军赶出国土,为死难的同胞报仇,为国家的未来而战。
车窗外,川东的群山连绵起伏,像一道道坚固的防线。林文澜摸出胸口的宝鼎勋章,又翻开李上校送的手册,指尖在“战役指挥”的章节上轻轻划过——新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喜欢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