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沸哈瓦那,香飘温哥华——川渝火锅的同时在拓展,古巴是新的拓展,而加拿大是深度继续拓展。
史国栋蹲在哈瓦那老城区的石板路上,指尖捻起半块干裂的泥土。海风裹着加勒比海的咸湿吹过,远处殖民时期的彩色小楼墙皮斑驳,街角杂货店门口排队买牛奶的队伍像条沉默的蛇,这是2023年的古巴,阳光炽烈,却掩不住物资短缺留下的疲惫。
“史,发电机的柴油又要见底了。”古巴商务部的卡洛斯匆匆走来,亚麻衬衫后背洇出深色汗渍,他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清单,“还有冰箱,咱们选定的三家店,有两家的冷藏柜只能维持一半功率,冻不住毛肚和黄喉。”
史国栋站起身,拍了拍裤腿上的土。他从成都带来的黑色冲锋衣已经磨出了毛边,这是他在古巴的第三个月,从最初对着满街西班牙语路牌发懵,到现在能和当地人讨价还价买咖啡豆,变化的不只是语言能力,还有胸腔里那股闯劲的温度。
“卡洛斯,我昨天已经给国内发了邮件,请求优先调配一批柴油发电机配件,走金砖国家的援助通道,应该能快些。”
他从背包里掏出个笔记本,翻到画满红圈的一页,“至于冷藏柜,咱们先把最核心的中央厨房设备保住,门店先用冰块辅助降温,我让后厨把切好的食材分小份包装,随用随取。”
卡洛斯盯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字迹,有中文,有西班牙文,还有用简笔画标注的厨房布局,突然叹了口气:“史,有时候我真佩服你们中国人。三个月前你带着火锅底料来的时候,我还在想,古巴人连牛肉都要凭票供应,谁会吃这种需要煮很多食材的东西?”
“正因为这样,才更要让大家尝到不一样的味道。”史国栋笑着从背包里拿出个密封袋,里面装着真空包装的火锅底料,“你闻闻,这是咱们特意调整过的配方,减少了麻度,增加了番茄和洋葱的比例,更符合古巴人的口味。”
两人正说着,街角传来一阵摩托车的轰鸣声。是玛尔塔,负责培训当地厨师的古巴姑娘,她扎着高马尾,安全帽下的脸满是焦急:“史先生,卡洛斯先生,马里奥又把毛肚煮老了!他说这种‘牛的肚子’根本不能吃,是咱们硬要他做的。”
史国栋跟着玛尔塔往中央厨房走,路过一家面包店,橱窗里空荡荡的,只有一张“今日无货”的纸条。他想起刚到古巴时,在机场看到的景象:行李转盘旁的广告牌还停留在十年前,出租车司机为了省下汽油,宁愿拉着客人绕远路找便宜的加油站。可就是这样一个国家,人们的眼神里却没有绝望,傍晚的街头,总能听到有人弹着吉他唱歌,孩子们在广场上追着鸽子跑。
中央厨房里,二十多个古巴厨师围着灶台,马里奥正皱着眉头看着锅里的毛肚。“史,这种东西嚼不动,而且看起来很奇怪。”他指着锅里卷曲的毛肚,语气里带着抗拒。
史国栋没说话,拿起一双筷子,夹起一片刚煮好的毛肚,在香油碟里蘸了蘸,递到马里奥嘴边:“你先尝尝,就一口。”
马里奥犹豫了一下,还是张开了嘴。毛肚的脆嫩裹着香油的醇厚,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辣意,和他平时吃的炖牛肉、炸香蕉完全不同。他眼睛亮了亮,又夹起一片自己煮:“哦,原来要煮这么短时间!我之前煮了五分钟,就像嚼橡皮。”
厨房里的人都笑了起来。史国栋趁机拿起勺子,给大家演示:“毛肚要‘七上八下’,就是夹着在锅里涮七次,再煮八秒,这样才脆。还有鸭肠,煮十秒就够了,时间长了就老了。”他指着旁边泡在清水里的鸭肠,“这些内脏在我们中国,都是很珍贵的食材,做法很多,味道也很好。”
玛尔塔突然举手:“史先生,我妈妈说,这些内脏是‘不干净的东西’,从来不让我们吃。”
“那是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做法。”史国栋拿出手机,点开一段四川火锅的视频,“你看,在我们中国,每到周末,一家人围在火锅旁,煮着各种食材,聊天吃饭,很热闹。食物没有‘干净’和‘不干净’之分,只有‘好吃’和‘不好吃’的区别。”
卡洛斯站在门口,看着厨房里忙碌的景象,突然觉得心里有什么东西被点燃了。他想起上个月,古巴加入金砖国家时,电视里播放的中国代表发言的画面,想起史国栋说的“用美食架起桥梁”,原来真的有人在把这些话变成现实。
“史,”卡洛斯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政府已经批准了,咱们可以在老城区的广场旁边开第一家直营店,租金减免一半,水电优先供应。”
史国栋的眼睛瞬间亮了。他拿出手机,拨通了国内的视频电话。屏幕里很快出现了川渝味道总部的张总,背景是灯火通明的办公室。
“张总,好消息!古巴第一家店的位置定下来了,政府还给了优惠政策。”史国栋抑制不住兴奋,“就是还有个问题,咱们申请的扶持资金能不能再快些?这边的设备还需要更新,食材的供应链也得再完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舌尖上的创业鱼羊鲜火锅崛起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舌尖上的创业鱼羊鲜火锅崛起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