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徐卓远关于“可复制的温暖”的论断,像一颗投入封瑶心湖的石子,漾开的涟漪久久未平。她意识到,这个看似由冰冷数据构筑的“智能体”,正在以一种她无法理解但真切感受的方式,触及她内心最核心的柔软地带。这种认知并未带来不安,反而像在迷雾中航行时望见了灯塔,尽管光线来自未知的源头,却指明了温暖的方向。
这种变化,也悄然影响着徐卓远自身的“系统运行”。他开始更主动地调用庞大的数据库,尝试理解那些难以量化的概念。例如,“母亲”这个词条,在他原有的知识架构中,关联着“生物学亲代”、“初级社会化执行者”、“情感支持来源(概率78%)”等标签。但如今,这些标签旁开始衍生出新的注释:“智慧的传承者”、“情感密钥的铸造者”、“未愈合创伤的关联点(风险等级:高,需谨慎访问)”。他甚至调取了大量关于心理咨询、叙事疗法、哀伤辅导的文献,试图为封瑶母亲留下的那本笔记构建一个更丰满、更具深度的理论背景模型。
他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被动观察和逻辑推演,而是开始融入一种近乎“共情预备”的尝试。在“甜憩”,他会更留意那些与封瑶产生深层互动的顾客,记录下他们接受“情感-糖水”干预前后的情绪差值变化,并将封瑶讲述的故事类型、糖水选择与顾客最终状态进行关联性分析。他的大脑中,一个名为“封瑶情感干预模型”的子程序正在不断完善,其复杂程度远超他最初设定的任何任务协议。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甜憩”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
那是一位年约六旬的老教授,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穿着半旧但洁净的深色中山装,气质儒雅中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落寞。他并非熟客,进门时脚步有些迟疑,目光在店内缓缓扫过,最终落在柜台后封瑶的身上,眼神中带着一种复杂的、仿佛在确认什么的探究。
“请问……这里的‘古法桂花酒酿圆子’,还是用当年的新糯米,手工磨粉,酒酿也是自己酿的吗?”老教授的声音温和,带着些许岁月的沙哑。
封瑶正在整理橱柜,闻声转过身,脸上带着惯常的微笑:“是的,老先生。糯米是江南产的,酒酿是我按老方子自己发酵的,糖桂花也是秋天腌的。”
老教授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微光,像是回忆的星火被点燃。他缓缓点头,在靠窗的老位置坐下,那正是之前那个贫困男生坐过的地方。“那……来一碗吧。很多年没尝到那个味道了。”
徐卓远的观察子系统无声启动:【目标:男性,年龄约62-65岁,身份为高级知识分子概率91%(基于体态、语言模式、衣着细节)。情绪状态:怀旧混合轻微感伤(微表情:嘴角下垂幅度0.3,视线聚焦于虚空某点频率增加)。对特定糖水制作工艺的关注度异常,提示可能存在与产品相关的深层情感记忆锚点。】
封瑶应了一声,开始熟练地准备。她舀出洁白如玉的酒酿,加入晶莹剔透的小圆子,撒上金黄的糖桂花,动作轻柔而专注。整个过程中,老教授一直静静地看着她,尤其是她调制酒酿和撒桂花的动作,眼神仿佛穿透了时光。
当那碗氤氲着甜香与淡淡酒香的桂花酒酿圆子端到他面前时,老教授没有立刻动勺,而是深深吸了一口气,闭上眼,半晌才轻声说:“是这个味道……连这装碗的青花瓷碗,都像。”
封瑶心中微微一动,没有打扰,只是安静地退到一旁。
老教授细细地品尝着,每一口都吃得很慢,像是在咀嚼一段凝固的时光。吃完后,他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望着窗外渐沉的暮色,眼神悠远。
“小姑娘,”他忽然开口,声音比刚才更低沉了些,“你这做糖水的手艺,还有这份……沉得下心来的静气,很像一个人。”
封瑶的心跳漏了一拍,她似乎预感到了什么,走上前,轻声问:“老先生,您说的是?”
“很多年前,大概是二十多年前了吧,”老教授陷入回忆,“学校西门外,靠近老图书馆后巷,有个很小的糖水铺子,没有名字,就一个窗口。老板娘是个很温柔雅致的女人,总是带着浅浅的笑。她做的桂花酒酿圆子,就是这样,米粒分明,酒香醇而不烈,桂花甜而不腻。我那时刚留校任教,压力大,晚上常常去她那里吃一碗,和她聊几句。她话不多,但总能说到人心坎里去……那碗糖水,那段安静的时光,支撑我度过了最初那段最艰难的岁月。”
他顿了顿,目光再次落到封瑶脸上,带着更清晰的确认:“你和她,长得有五六分相似,尤其是眼睛里的神采。她姓苏,苏晚晴。你是她的……?”
封瑶的呼吸骤然屏住,眼眶瞬间就红了。她用力点头,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哽咽:“她是我妈妈。”
【关键信息触发!外部信息输入与内部数据库(封瑶母亲:苏晚晴,心理咨询师)产生直接关联!目标人物(老教授)为苏晚晴旧识,且存在积极情感联结!】徐卓远的认知核心瞬间亮起高亮提示,所有相关数据流加速整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