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徐卓远的生活,从表面上看,已然回归了那套运行了多年的精密程序——实验室、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严谨、高效,如同他最欣赏的优化算法,剔除了一切冗余。然而,在他那本从不离身的实验记录本深处,几页用特殊符号加密的记录,却揭示着系统内部正经历着静默的变革。陈明教授那句“观察内源性现象数据”的建议,被他奉若圭臬,以绝对的学术严谨性付诸实践。
他开始在记录物理实验数据的间隙,用只有自己能懂的简练符号和关键词,标注那些不期而至的“白噪音”干扰:强度(分为1-5级)、持续时间(精确到秒),以及……在“甜憩”糖水铺那碗特定的冰糖雪梨作用下,其衰减的速率曲线。
初步的数据分析结果冷冰冰地呈现在他脑海的“屏幕”上:冰糖雪梨作为“情绪阻尼器”的有效性高达87.3%,显着优于他自行尝试过的深呼吸(有效性45.1%,且受环境变量影响波动大)或强制进行额外逻辑推演(有效性仅22.8%,且在噪音强度超过3级时,有35%的概率因系统过载反而加剧干扰)。数据不会说谎。这个结论迫使他必须正视那个位于北门小巷的糖水铺,以及那个总是沉静温婉、眼神清澈的女孩——封瑶,在他个人情绪稳定系统中扮演的、不可替代的角色。这不再是一个基于模糊感觉的猜测,而是一个被初步数据支撑的、有待进一步验证的假设。
周三下午,理学院阶梯教室,《高级算法分析》课间。
教室里弥漫着粉笔灰和专注的气息。徐卓远刚合上笔记本,大脑还在对张教授刚才讲解的复杂模型进行着后台校验和优化推演。一个与周围环境略显格格不入的、带着几分张扬与活力的声音在他旁边响起。
“嘿,徐神!打扰一下,这题你怎么看?老张讲的这个多层迭代优化模型,我总觉得第三层以后的冗余度太高了,实际应用里计算成本扛不住啊。”
说话的是同班的林浩。他穿着某限量版潮牌T恤,脚上是价格不菲的联名款球鞋,头发打理得一丝不苟,与周围一群埋首书海、衣着随性的理科学霸形成了鲜明对比。林浩家境优渥,头脑灵活,成绩稳定在中上游,但更引人注目的是他学生会文艺部干事的身份和广泛交叠的社交圈子。他像是理科世界里一个活跃的“异质节点”,总能连接到各种意想不到的信息流。他与徐卓远这类专注于自身算法、几乎屏蔽所有无效社交的“学神”平日交集甚少,此刻的主动搭话,带着明显的自来熟和某种目的性。
徐卓远的思绪从内部推演中被拉回现实,视线落在林浩指着的课本例题上。几乎是瞬间,基于对模型结构的深刻理解,他给出了优化方案:“第三阶段引入动态规划剪枝策略,结合启发式函数评估路径权重,预计可减少27%至30%的不必要计算消耗。”他的回答一如既往,精准、高效,剔除了所有不必要的社交辞令,直指问题核心。
“牛!真是一语中的!”林浩夸张地比了个大拇指,脸上露出“果然找你没错”的表情。他顺势在徐卓远旁边的空位坐下,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些声音,语气变得有些神秘兮兮:“说正事,徐神,下周末,咱们学院学生会牵头,和文学院搞个联谊户外素拓活动。场地都联系好了,郊区新开的营地,设施不错。听说文学院那边这次可是美女如云,特别是那个最近在校园论坛上挺有名的古典文献系的……”
“没空。”
徐卓远甚至没等林浩说完那个名字,便直接给出了否定答案。在他的认知词典里,“联谊”、“素拓”、“美女”这些词汇,等同于“不可控社交变量集合”、“时间资源低效配置”以及“可能引入系统干扰的高风险活动”。拒绝是最高效的选择。
然而,林浩似乎对他的直接拒绝早有预料,并未气馁,反而像是突然触发了某个关键记忆节点,话锋巧妙一转:
“哦,对了!说到文学院,听说他们那边有个挺特别的女生,叫封瑶,好像还在学校北门那边自己开了家糖水铺,叫‘甜憩’。最近在朋友圈和小红书上还挺火的,都说她家糖水真材实料,味道一绝。徐神,我记得你好像常去那边吧?认识吗?她是不是真像传说中那么……嗯,那么有意思?”
“封瑶”。
这个名字从林浩口中吐出,带着一种探询、好奇,甚至隐含着一丝男性对女性惯有的欣赏意味,像一道未经授权的访问请求,骤然试图闯入徐卓远高度戒备的私人系统。他准备再次拒绝的话语瞬间在逻辑处理器的输出端口被截停。握着中性笔的手指几不可察地收紧了一瞬,指节微微泛白。
林浩怎么会知道封瑶? 这个疑问如同一个系统警告弹窗。
“常去”?他如何得知我的行为规律?隐私边界被触及的警觉。
“有意思”?这个评价维度过于主观且模糊,其背后指向何种具体属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