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徐氏合作邀约
苏晴的邀约,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星桥”团队内部激起了不小的波澜。尽管徐卓远和封瑶倾向于接触,但出于对团队每一位成员的尊重,他们还是召集了目前的核心成员——包括技术骨干李锐和负责部分前端设计的赵倩——开了一个简短的内部会议。
当徐卓远平静地叙述了来自徐氏集团战略发展部的合作邀约后,实验室里出现了短暂的寂静。李锐和赵倩的脸上都露出了惊讶和些许不安。徐卓远与家族的关系,在团队内部并非秘密。
“徐哥,这...会不会是...”李锐性子直,率先表达了担忧,“你父亲那边换汤不换药的把戏?我记得上学期他们不是还派人来打探过我们的技术细节吗?”
赵倩也小声附和:“是啊,感觉有点突然,而且时机这么巧,就在我们刚拿到优秀评审之后。会不会是想趁我们还没完全成熟的时候...”
徐卓远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将目光投向封瑶。封瑶会意,温和地开口:“李锐,小倩,你们的担心很合理。我和卓远最初也有同样的疑虑。但对方这次是以集团战略部的名义,提出的也是'平等合作'的探讨。如果我们因为担心是陷阱就直接拒绝,一方面可能错失潜在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也显得我们对自己的项目和团队不够自信。”
她顿了顿,环视众人,眼神清澈而坚定:“我们创立'星桥',初衷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探索技术的可能性,而不是永远活在对抗的阴影里。真正的强大,不是一味地拒绝和逃避,而是有能力分辨机会与陷阱,并有底气在平等的谈判桌上守护自己的核心利益。”
封瑶的话语如同一阵和风,轻轻拂去了众人心头的浮躁和疑虑。李锐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封学姐说得对,是我想窄了。咱们'星桥'确实不怂,管他谁来,项目实力说话!”
赵倩也点了点头,眼神坚定了许多:“而且如果我们能获得徐氏的数据支持,确实能解决我们目前面临的数据规模瓶颈。”
徐卓远看着封瑶,心中那片因过往阴霾而冰封的角落,似乎又融化了一分。她总是能在他陷入惯性思维时,为他,也为团队,推开一扇新的窗户,引入更开阔的视野。他沉声总结:“既然如此,我们决定与苏女士进行一次初步接触。这次会面,由我和封瑶代表团队参加,主要目的是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和合作框架。任何实质性决定,都会经过团队共同商议。”
团队意见达成一致,徐卓远回复了苏晴,约定在周末下午,于学校附近一家环境清幽的咖啡馆见面。
见面那天,徐卓远和封瑶提前十分钟到达。徐卓远穿着简单的白色衬衫和牛仔裤,身姿挺拔,神色间带着惯常的冷静,但紧抿的唇角还是泄露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封瑶则选择了一条淡蓝色的连衣裙,清新温婉,她轻轻握住徐卓远放在桌下的手,指尖微凉,却传递着安定的力量。
“别紧张,”她低声说,“就像我们演练答辩一样,实事求是,不卑不亢。”
徐卓远回握住她的手,点了点头。就在这时,咖啡馆的门被推开,一位身着简约职业套装、气质干练的女士走了进来。她看起来三十多岁,妆容精致,步履从容,目光在店内一扫,便精准地落在了他们这一桌,脸上随之绽开一个得体而不会让人觉得过份热情的微笑。
“徐同学,封同学?你们好,我是苏晴。”她走上前,主动伸出手,动作流畅自然。
“苏女士,你好。”徐卓远和封瑶起身,与她握手。
落座后,苏晴点了杯美式咖啡,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切入正题,语气专业而清晰:“首先,再次恭喜'星桥'在中期评审中获得优秀成绩。我们团队仔细研究了你们公开的演示资料和技术框架,对你们在非结构化数据处理和用户意图深度理解方面的探索非常感兴趣。”
她没有提及任何关于徐建或者徐卓远身份的话题,全程聚焦于项目本身。她指出了“星桥”目前可能面临的数据规模瓶颈和商业化路径尚不清晰的挑战,但也明确肯定了其在垂直细分领域构建深度连接的独特价值。
“徐氏集团近年来一直在寻求数字化转型的突破口,尤其是在提升用户粘性和个性化服务体验方面。我们认为,'星桥'的核心技术,或许能为我们旗下某些子平台提供新的思路。”苏晴说着,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简单的意向书草案,“这是我们初步设想的一种合作模式:数据技术支持与联合研究。徐氏可以开放部分匿名的、脱敏的用户行为数据,供'星桥'团队在严格遵守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协议的前提下,进行算法模型的优化和验证。同时,集团可以提供必要的计算资源支持。相应的,我们希望拥有对联合研究成果的优先使用权,以及未来可能成立实体公司时的优先投资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