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援手
徐卓远和封瑶那封措辞严谨、不卑不亢的回信,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徐建的世界里激起了一圈无声的涟漪后,便暂时沉寂下去。没有预想中的雷霆震怒,也没有进一步的施压,徐氏集团那边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这种沉默,反而比直接的冲突更让人心生警惕,却也暂时为他们赢得了一段宝贵的、专注于当下的平静时光。
“星桥”项目在拒绝了徐氏的“招安”后,内部凝聚力不降反升。徐卓远身上那种孤军奋战的戾气进一步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开阔的、专注于技术本身和团队协作的状态。他甚至开始主动关心项目进度之外的事情,比如团队成员是否遇到了难以解决的技术瓶颈。
这天下午,陈明宇再次出现在了实验室门口,这次他怀里还抱着几本厚厚的参考书和一台笔记本电脑,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兴奋和一丝忐忑。
“徐学长,封学姐!”他打招呼的声音都比上次洪亮了些,“关于上次提到的注意力机制优化,我回去做了几个小实验,有了一些新的发现,但……也遇到了些问题,能不能再请教一下?”
徐卓远从代码中抬起头,看到是陈明宇,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缓和。他点了点头,示意对方过来。
封瑶正在核对用户调研数据,见状微微一笑,起身去给两人倒了杯水。她乐于看到徐卓远与外界的良性互动,尤其是与陈明宇这样纯粹热爱技术的学弟交流,对他而言是一种正向的滋养。
陈明宇打开电脑,展示着他的实验数据和代码。他的想法确实很新颖,但在工程实现和模型收敛上遇到了不小的挑战。徐卓远听着他的叙述,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轻敲着,这是他在深度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你的思路方向是对的,”徐卓远终于开口,语气是惯常的冷静,但内容却充满了引导性,“问题出在损失函数的设计和梯度裁剪上。这里,还有这里,”他指着屏幕上的几行代码,“需要进行调整,否则模型很容易陷入局部最优或者梯度爆炸。”
他接过陈明宇的电脑,手指在触摸板上滑动,快速而精准地修改了几段代码,同时清晰地解释着每一步修改的原理和目的。陈明宇在一旁看得眼睛发亮,连连点头,像一块海绵般贪婪地吸收着知识。
封瑶将水杯放在他们手边,没有打扰,安静地看着这一幕。阳光透过窗户,将徐卓远指导学弟时专注的侧影投在墙上,那影子似乎不再那么冷硬,边缘处透出了些许温和的轮廓。她心中微动,这就是她重生归来最想看到的——他不再是一座孤岛,开始愿意,也有能力,与外界建立健康的连接。
“谢谢学长!我明白了!我这就回去重新调试!”陈明宇抱着电脑,如获至宝,脸上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嗯。”徐卓远淡淡应了一声,补充道,“调试过程中如果还有问题,可以随时在项目论坛的讨论区留言。”
这是他第一次主动向外人开放这样一个持续的沟通渠道。陈明宇愣了一下,随即用力点头:“好的!谢谢学长!”
陈明宇离开后,实验室里恢复了安静。徐卓远端起水杯喝了一口,目光与封瑶带笑的眼神相遇。
“你把他吓到了。”封瑶轻声打趣。
徐卓远微怔:“有吗?”
“你以前可不会说‘随时留言’这种话。”封瑶笑道,“不过,这样很好。陈明宇很有潜力,或许能成为我们项目的新鲜血液。”
徐卓远沉默片刻,低声道:“他只是对技术有热情。”这话像是在解释,却也透露出他内心开始认可这种基于共同兴趣的联结。
就在这时,封瑶的手机响起了一声特殊的邮件提示音。她拿起一看,是校学生创新中心发来的通知——关于本学期“卓越创新计划”项目中期评审的安排。
“卓越创新计划”是学校扶持重点学生项目的平台,不仅提供资金和指导老师支持,更重要的是,评审中获得优秀的项目,将获得直接推荐参加全国顶级创新创业大赛的资格。“星桥”正是本批次受扶持的项目之一。
“中期评审要开始了。”封瑶将手机屏幕转向徐卓远,“我们需要准备评审材料和演示。”
徐卓远扫了一眼通知,眉头微蹙。技术层面他从不担心,但他深知这种评审往往并不仅仅看技术实力,项目展示、逻辑阐述、甚至答辩时的气场都至关重要。前世,他曾在类似环节因为过于孤傲和不善沟通而吃过亏。
封瑶看出了他瞬间的凝滞,立刻明白了他的顾虑。她伸出手,轻轻覆盖在他放在桌面上的手背,声音温柔而坚定:“别担心,这次我们一起。技术部分你来主导,项目阐述和答辩技巧,我们可以一起演练。我们是一个团队。”
手背上传来温热的触感,驱散了他心头刚刚升起的一丝阴霾。他反手握住她的手,指尖微微收紧,点了点头。“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