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涟漪交织
封瑶那句“这是我们共同迈出的,最坚实的一步”,像一阵温润的春雨,悄然渗入徐卓远心田那片正在龟裂的冰原。他清晰地感觉到,某种坚固的壁垒正在内部软化、崩塌,一种陌生的、带着暖意的力量正试图破土而出。
“星桥”演示系统的核心模块稳定通过压力测试,如同给整个团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连平日里最是沉稳的沈瀚,嘴角也连续几天都挂着若有若无的轻松弧度。陆星辰更是恨不得拿个喇叭在校园里广播,当然,被徐卓远一个眼神制止了。
成功的喜悦是短暂的,紧随其后的是更为繁重的演示准备工作。他们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完美呈现,更是要向可能的投资方、学术评审以及……那些隐藏在光环背后的审视目光,证明“星桥”的价值与潜力。
就在团队全力冲刺的时候,封瑶预想中的“涟漪”开始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扩散开来。
一个午後,封瑶正独自在实验室整理用户界面优化方案,接到了辅导员的通知,让她去一趟学院办公楼。当她敲开副院长办公室的门时,意外地发现里面除了副院长,还有一位气质儒雅、两鬓微霜的中年男士,以及——站在他身旁,神情依旧清冷,但眼神中带着一丝复杂情绪的的林薇薇。
“封瑶同学来了,快请进。”副院长热情地招呼,随即介绍道:“这位是林文彬先生,我们市着名企业家,也是音乐学院林薇薇同学的父亲。林先生对我们学校的跨学科合作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听说你们‘星桥’项目在信息无障碍方面做了很有意义的尝试。”
封瑶心中了然,面上却不动声色,礼貌地问好:“林先生好,林薇薇同学,我们又见面了。”
林薇薇微微颔首,目光与封瑶接触时,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类似“你知我知”的默契。
林文彬笑容和煦,言语间充满了商界人士的圆融:“封瑶同学,不必拘谨。我听梁教授和薇薇都提起过‘星桥’,尤其是它在辅助认知和交流方面的潜力,让我很感兴趣。薇薇从小醉心音乐,我这个做父亲的,总想为她,也为更多像她一样有才华的年轻人,探寻一些艺术与科技结合的新可能。”
他的话滴水不漏,既表达了对项目的兴趣,又巧妙地将动机归结于父爱和对艺术未来的关怀。但封瑶敏锐地捕捉到,在林文彬提到“艺术与科技结合的新可能”时,林薇薇的睫毛轻轻颤动了一下,指尖无意识地蜷缩。封瑶立刻明白,这并非林薇薇的本意,甚至可能与她之前坚决拒绝“附带条件”赞助的态度相悖。这更像是林父在得知女儿与“星桥”项目成员有所接触后,主动寻求的一种……迂回的切入方式。
“林先生过誉了。”封瑶语气平和,不卑不亢,“‘星桥’还处于早期阶段,我们的初衷是希望打破信息壁垒,让知识和沟通更顺畅。如果能对艺术传播有所帮助,那将是它的荣幸。”
她没有大包大揽,也没有怯场,恰到好处地展现了项目负责人的沉稳。
副院长对封瑶的表现颇为满意,又寒暄了几句,便让封瑶先回去了。自始至终,林薇薇没有再说话,只是在封瑶离开时,投来一瞥含义深刻的目光。
封瑶回到实验室,将这次会面当作一个插曲告诉了徐卓远。她省略了关于林薇薇个人选择的部分,只重点提及林文彬对“星桥”表现出的、可能带有投资意向的兴趣。
徐卓远听完,沉默了片刻,手指无意识地在键盘上敲击着。他抬起眼,看向封瑶,眼神锐利:“林家……和徐氏有业务往来。”
他只说了这一句,但封瑶瞬间明白了他的未尽之语。林文彬的突然关注,恐怕不仅仅是因为“星桥”本身的技术潜力,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依旧绕不开“徐家”这个中心。这看似是新的机遇,底下涌动的,或许仍是旧有的、盘根错节的人情与利益网络。
“无论来源如何,关注本身是好事。”封瑶走到他身边,声音轻柔却带着力量,“至少证明了‘星桥’的价值正在被看到。重要的是,我们能否守住项目的核心与主导权。就像你优化算法,要能抵御各种边界条件的冲击一样。”
她的话像一把钥匙,精准地打开了徐卓远心中的某个结。他眼中的锐利渐渐化为一种更为沉静的坚定。是啊,外界的风雨或“馈赠”终是变数,唯有自身足够强大,内核足够稳定,才能在各种浪潮中屹立不倒,按照自己的意志前行。
“嗯。”他应了一声,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到屏幕上,“演示的交互逻辑,我们再核对一遍。”
他不再去纠结林父来访背后的深意,而是选择将精力投入到更能掌控的事情上。这种转变细微却深刻,是自我力量开始觉醒的标志。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几天后,一封来自海外某顶尖学术会议的论文录用通知,悄然躺在了徐卓远的邮箱里。论文是他独立完成的,关于一种新型分布式网络架构的前沿探索,与他父亲主导的商业领域并无直接关联,是他纯粹学术兴趣的结晶。这本该是值得庆祝的喜讯,却意外地成为了又一道裂痕的起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