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的太阳刚晒暖墙根,杂院的空地上就围满了人。列国的杂耍艺人正在搭场子,秦国的大力士扛着根铜棍,楚国的戏法儿艺人摆着个彩绸盖的木箱,鲁国的小丑踩着高跷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引得孩子们追着跑,笑声像撒了把豆子。
“师父,您看那铜棍上的纹路!” 阿柴拽着公孙矩的袖子,指着大力士肩上的家伙,“跟咱‘华夏’剑新长的‘趣纹’一个样,都是一圈圈绕上去的。”
公孙矩刚把剑靠在老槐树下,剑鞘上的 “传” 字纹旁,那道新长出的纹路确实像串糖葫芦,把之前的纹都串在了一起。“这有啥稀奇,” 他往手心呵着气,“李掌柜说今儿要请杂耍班子热闹热闹,给小石头过生辰,连绣娘都把混纺布裁成了彩绸,说是要扎个百宝囊。”
说话间,王二愣子抱着个布偶走来,布偶穿着列国的衣裳 —— 脑袋是秦国的麻布做的,身子用赵国的棉布,胳膊腿裹着楚国的丝绸,脸上画着个大大的笑脸。“这是给小石头做的玩物,” 他把布偶往剑旁放,“昨儿个缝到半夜,针脚里掺了燕国的棉线,软和得很。”
小石头穿着新做的虎头鞋,正蹲在剑旁边看大力士练把式。他伸手去摸剑鞘上的趣纹,指尖刚碰到纹路的拐弯处,剑穗突然晃了晃,掉下来片彩纸,飘到布偶的手里,正好盖住布偶胸口的补丁。
一、招式里的巧思
练活儿的时候最有意思,列国的艺人凑在一起琢磨新招式,秦国的硬功配赵国的柔术,楚国的戏法儿混齐国的马戏,刚摆开架势,就有人跟着叫好,列国的口音混在一起,比喝彩声还热闹。
“这杂耍得掺着列国的本事才好看,” 老班主用烟杆指着场子,“秦国的顶缸练力气,楚国的走钢丝显灵巧,鲁国的小丑逗乐子,轮着番儿来,看着看着就忘了谁是哪国的。”
公孙矩帮着搭架子,竹竿是列国的竹子削的 —— 齐国的毛竹、燕国的青竹、韩国的湘妃竹,捆在一起用,风吹雨打都不晃。
“您看这接口,” 他指着竹竿的绑绳,“秦国的死结打根基,楚国的活结好拆卸,鲁国的蝴蝶结作装饰,缠在一块儿倒像串花。”
阿柴在旁边给艺人递水,突然指着地上的影子:“师父,这招式的影子跟剑上的趣纹对上了!”
众人扭头去看,果然见不同招式的影子在地上连成串,秦国的铜棍影子里裹着赵国的绸带,楚国的彩箱影子缠着齐国的马绳,像把列国的本事都织成了网。
“昨儿个排《列国乐》这套活儿,” 戏法儿艺人抖着彩绸笑,“秦国大力士要帮楚国戏法儿艺人抬箱子,箱子上的锁是齐国的铜锁,钥匙却是秦国的铁钥匙,试演的时候,看戏的老汉都看愣了。”
王二愣子媳妇端着糖人来,糖人是用列国的糖料熬的,秦国的麦芽糖、鲁国的蔗糖、楚国的蜂蜜在手里转着圈,拉出的丝亮晶晶的。“这是给孩子们添乐子的,” 她往每个孩子手里塞一个,“糖人捏的是列国的玩意儿,秦国的铜鼎、鲁国的编钟、楚国的龙舟,混着捏才花哨。”
小石头突然指着场子中央的幡,众人抬头,见幡旗的影子在地上投出个 “乐” 字,正好把剑的影子圈在中间。
二、道具里的名堂
做道具的时候总有人围观,列国的材料摊在地上,秦国的铁皮、赵国的木料、楚国的彩纸堆成小山,工匠的锤子敲一下这个,粘一下那个,转眼间,一件玩意儿就带了列国的影子。
“这道具得混着做才经用,” 老木匠用刨子削木头,“秦国的铁皮包边儿防磕碰,楚国的彩纸糊面儿好看,赵国的棉絮填里头软和,看着花哨,其实藏着列国的巧思。”
公孙矩帮着漆道具,颜料是列国的植物熬的 —— 齐国的茜草红、燕国的靛蓝、韩国的栀子黄,调在一起刷在木头上,颜色里能看出深浅不同的层次,像幅花布。
“您看这彩车,” 他指着刚漆好的玩意儿,“秦国的车轮结实,楚国的车篷轻巧,鲁国的车帘上绣着花,凑在一起才像样。”
货郎背着布包路过场子,见里面热闹,掀帘进来:“俺从南边带了些亮片,能给道具镶边儿,要不要试试?”
他把亮片撒在彩纸上,楚国的彩纸立刻亮了三分,贴在戏法儿艺人的帽子上,像落了些星星。“这叫‘满堂彩’,” 货郎拍着手笑,“去年在魏国的庙会,用这亮片装饰马戏棚,列国的孩子都围着看。”
公孙矩把剑放在彩车旁,剑鞘上的水珠滴在颜料里,竟让散开的颜色慢慢聚成个圆,圆心处正好是面半秦半楚的彩幡。
“这剑是真懂乐子,” 老木匠指着新纹,“知道咱今儿耍的是《喜乐图》。”
正说着,教书先生拄着拐杖来了,手里拿着本《列国杂记》,里面夹着列国的玩意儿图谱,秦国的铜器、鲁国的漆器、楚国的玉器都有,页边画满了小记号。“这是给艺人找灵感的,” 先生指着图谱,“得让他们知道,杂耍里的巧思,跟列国的手艺是一个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青史照山河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青史照山河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