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奎站在她侧后方,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注视着电梯门上方跳动的楼层数字,如同最忠诚的哨兵。他知道,这仅仅是第一步。踏入这扇门,意味着“萧亚轩”这个身份正式被激活,也意味着她将在香港这个更复杂、更危险的舞台上,开始下一场生死攸关的演出。
电梯发出一声轻柔的提示音,稳稳地停在了顶楼。
电梯门无声地向两侧滑开,映入眼帘的,是一条铺着厚实地毯、灯光柔和的私人门廊。正对面,是一扇厚重的、雕花精美的实木大门。
那里,就是系统资料中记载的,由那位真正的、或许已不在人世的萧亚轩小姐购置的,位于半山区梅道1号顶层的豪宅。
也是他们计划中,在香港的立足点和未来的行动基地。
廖奎上前一步,从信封中取出那把冰冷的、泛着金属光泽的钥匙。
萧亚轩也重新挺直了脊背,深吸一口气,将眼底最后一丝迷茫压下,恢复了那种名媛应有的、略带距离感的平静表情。
钥匙插入锁孔,发出轻微的“咔哒”声。
门,开了。
冰冷的黄铜钥匙嵌入厚重的实木门锁,发出一声沉闷而顺滑的“咔哒”声。廖奎手腕微旋,一股阻力传来,随即消解。他轻轻一推,沉重的门扉向内无声地滑开,将门后的世界,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两人眼前。
一瞬间,仿佛连空气都凝滞了。
首先涌入鼻腔的,是一股淡淡的、因长时间空置而产生的尘埃气味,并不难闻,反而像是一段被封存时光的证据。紧接着,视野豁然开朗。
这是一个极其宽敞的客厅,挑高至少超过四米,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占据了整整一面墙,此刻,维多利亚港壮丽的景色如同一幅活的画卷,毫无遮挡地铺陈在眼前——碧蓝的海水、穿梭的舟船、对岸九龙鳞次栉比的楼宇,以及更远处黛青色的山峦。冬日上午的阳光透过洁净的玻璃,肆意地泼洒进来,在光洁如镜的浅色大理石地板上投下大片大片的、温暖明亮的光斑。
客厅的布置极尽奢华与现代。一组线条流畅的乳白色欧式真皮沙发环绕着巨大的玻璃茶几,沙发旁立着一盏造型优雅的落地灯。天花板上,多层水晶吊灯即便未开启,也在日光下折射出细碎璀璨的光芒。墙角摆放着一台款式经典的留声机,旁边是整整齐齐码放的黑胶唱片柜。靠墙的一排矮柜上,除了一个精致的象牙雕刻摆件,还有一台在这个时代堪称顶级的日本产晶体管收音机。
一切家具、摆设都井然有序,纤尘不染(除了那层极薄的、意味着空置的浮尘),沙发上的抱枕蓬松,茶几上的水晶烟灰缸晶莹剔透。这里不像一个久无人居的空屋,更像是一个主人刚刚短暂离开,随时会回来的家。系统安排的“定期打理”显然并非虚言,维持了这处居所“随时可入住”的状态,也完美契合了“萧亚轩小姐刚刚返港”的背景设定。
这真实无比的奢华景象,比系统空间里那些模拟出的、带着灵韵之气的仙境景致,更具冲击力。空间的景象再美,终究带着一丝虚幻,而眼前的一切,是触手可及的、沉甸甸的物质现实,是香港这个资本社会金字塔顶端生活的直观体现。
萧亚轩(萧雅姿)站在客厅中央,仿佛被钉在了原地。她的目光有些恍惚地扫过这陌生而耀眼的一切——那反射着阳光的水晶吊灯,那光滑得能倒映出她模糊身影的大理石地面,那窗外价值亿万的无敌海景……这一切,与她记忆中北大荒低矮漏风的土坯房、与系统空间里温馨质朴的“幸福小屋”,形成了撕裂般的对比。她下意识地伸出手,指尖轻轻拂过身旁那架钢琴漆面的小型吧台桌面,冰凉、光滑、坚硬的触感传来,陌生得让她心头发颤。这就是她未来需要扮演“萧亚轩”的舞台吗?如此真实,又如此虚幻。
与她的怔忡相比,廖奎的反应则如同绷紧的弓弦。在门完全打开的下一秒,他眼中短暂的震撼便迅速被锐利的警惕所取代。他侧身让萧亚轩完全进入后,立刻反手将厚重的实木大门关上,并毫不犹豫地“咔哒”一声反锁。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你先别动。”他低声对还在适应环境的萧亚轩说了一句,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
随即,他像一头回到熟悉领地的猎豹,开始系统地、沉默地检查整个公寓。
他的动作迅捷而专业,目光如炬。首先检查的是入口玄关,鞋柜、装饰花瓶背后,确认没有可疑物品或机关。然后步入客厅,他仔细查看了沙发底部、窗帘背后、大型盆栽的泥土表层,甚至快速检查了留声机和收音机的内部,确认没有多余的线路或隐藏的麦克风。他推开一扇扇门——宽敞的、配备着现代化燃气灶具和大型双门冰箱(美国通用电气品牌)的西式厨房;带有浴缸和独立淋浴间、铺着意大利瓷砖的豪华主卫;以及几间布置典雅、配备了柔软大床和衣柜的卧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逆流60年代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逆流60年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