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景和三年初夏的临江府联盟布庄,原料供应终于稳定,外县订单也络绎不绝,可新的难题又摆在了众人面前。这日清晨,青娘拿着最新的账目清单,召集商户们在青韵布庄议事,清单上的数字让所有人都皱起了眉——虽然销量大增,利润却比预想中少了三成。
“大家看,”青娘指着清单上的条目,“苏州的长绒棉价格比西北的高两成,桑蚕丝更是贵重,加上水路运费,原料成本涨了近一成;还有之前给棉农的优质棉种、给跑销路商户的奖励,以及巡逻队的开销,各项成本加起来,咱们每匹布的利润比之前少了足足五文钱。”
李织户放下茶杯,忧心忡忡道:“若是利润一直这么低,咱们就算卖再多布,也攒不下钱扩大规模。可原料是好原料,又不能降品质,这可怎么办?”
张掌柜立刻提议:“要不咱们稍微涨点价?咱们的布质量好,百姓肯定能接受,涨一文钱一匹,利润就能回来不少。”
“不行!”赵染坊主当即反对,“咱们联盟能站稳脚跟,就是因为价格公道。要是涨价,说不定会把百姓推回林记那边,而且外县布商也可能因为涨价取消订单,得不偿失!”
两人各执一词,商户们也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涨价保利润,一派坚持平价守客源,争论不休。青娘看着吵闹的众人,抬手示意安静:“涨价和降品质都绝不可行,咱们得从别的地方想办法降低成本,找到成本与利润的平衡。”
沈行舟这时开口,手里拿着一份商队的运费清单:“我已经核算过运费了。西北的棉料之前是走陆路,运费高且容易延误,我打算和西北棉商商量,改走水路转陆路——从西北顺着黄河运到洛阳,再转陆路到临江府,这样运费能降两成。苏州的货走水路时,咱们可以和其他商户拼船,分摊运费,也能节省一部分开销。”
众人眼前一亮,张掌柜点头道:“这个主意好!运费可是笔不小的开销,能降两成就省了不少钱!”
温景然则补充道:“我可以去和知府大人商议,让联盟的运货商队享受‘便民商运’的优惠,过城门时的关税能减免一成。另外,咱们可以把染布、织布的工序集中起来,比如几家织户合用一个大织坊,共用柴火和工具,这样能节省不少杂费。”
“集中工序?”青娘眼前一亮,“这个办法更妙!之前各家都有自己的小织坊、小染缸,柴火、水都浪费不少,集中起来不仅能节省成本,还能统一把控质量,提高效率。”
可提议刚提出,就有人提出顾虑。王掌柜皱着眉道:“可各家的织机、染缸都不一样,集中起来怎么分配?而且大家习惯了自己干自己的,突然合在一起,怕是会闹矛盾。”
“这个我来安排。”青娘道,“咱们先把联盟的商户按专长分组,织布组、染布组、后勤组各司其职。织坊和染坊就设在城隍庙附近的空院子里,我让人统一修缮,添置几台新织机和大染缸。工具和柴火由联盟公账统一采购,费用按各家的产量分摊,这样既公平又节省。”
沈行舟立刻道:“我去联系木工,打造新的织机和染缸,再安排人修缮院子,保证三日内能投入使用。”
温景然则道:“我来制定工序分配表,明确各家商户的分工和时间,避免出现争抢工具、浪费原料的情况。另外,我会请老匠人来指导大家配合,提高效率。”
接下来的几日,联盟上下都忙着筹备集中工序的事。沈行舟带着木工打造新织机,温景然制定详细的分工表,青娘则带着商户们清理空院子,搬运织机和染缸。起初,各家商户确实有些不适应,比如织娘们争抢靠窗的织机,染布的伙计们对染缸的使用有分歧,但在青娘和老匠人的调解下,很快就熟悉了新的流程。
三日后,集中织坊和染坊正式启用。只见大织坊里,十几台织机整齐排列,织娘们按分工有条不紊地织布,柴火房里的柴火统一供应,再也没有了之前各家小织坊的浪费;染坊里,几个大染缸一字排开,赵染坊主统一指导染布,染料按比例调配,不仅色泽更均匀,还节省了近一成的染料用量。
“太好了!这样织布效率高多了,柴火也省了不少!”一个织娘笑着说,她之前一个人看一台织机,一天只能织一匹布,现在和另一个织娘配合,一天能织两匹布。
赵染坊主也喜滋滋地说:“集中染布就是好!之前我家的小染缸一次只能染五匹布,现在这个大染缸一次能染二十匹,染料还省了,真是一举两得!”
可没过几日,又有新的问题出现。负责管账的李织户发现,虽然工序集中节省了成本,但织娘们的工钱、染布伙计的补贴又成了新的开销——因为效率提高,大家要求增加工钱,若是不同意,不少织娘就磨洋工,效率反而下降。
李织户拿着工钱清单,愁眉苦脸地对青娘道:“青娘,织娘们要求把工钱从每日五十文涨到七十文,若是答应,工钱成本就涨了四成;若是不答应,她们就不认真干活,这可怎么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青娘的商业智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青娘的商业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