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景和三年初夏,临江府联盟的布市生意愈发红火,可青娘却陷入了新的愁绪中。这日清晨,她看着李织户送来的棉料清单,眉头紧锁——随着外县订单激增,西北棉商和靛蓝谷的供货渐渐跟不上节奏,昨日清河县的布商又订了一百匹细布,可仓库里的长绒棉仅够织五十匹,若是等下一批西北棉料送到,至少要等二十天,定然会误了交货期。
“青娘,这可怎么办?要是误了订单,咱们联盟的信誉就毁了!”李织户急得直搓手,他连日来带着织娘们加班加点,可原料短缺的问题,根本不是靠拼命能解决的。
青娘放下清单,沉声道:“我也正愁这事。沈行舟去码头催西北的货了,希望能有好消息。实在不行,咱们就得找新的供应商了。”
话音刚落,沈行舟就匆匆赶来,脸上带着几分失落:“码头的人说,西北近来下了暴雨,山路塌方,商队被困在了半路,至少要延误十天才能到。清河县的订单后天就要交货,肯定赶不上了。”
众人的心情瞬间沉了下来。张掌柜皱着眉道:“难道要咱们跟清河县的布商赔罪?可那笔订单的定金都收了,要是违约,不仅要赔双倍定金,还会被外县布商笑话,以后谁还敢跟咱们合作?”
“违约绝不可行。”温景然这时也赶来,手里拿着一封书信,“我刚收到我京城友人的来信,说江南苏州有个姓苏的布商,手里有大量优质长绒棉和桑蚕丝,而且苏州水路畅通,运货到临江府只需七八天。只是这苏布商向来谨慎,只和信誉好的商户合作,咱们得派人亲自去一趟苏州,才能谈成合作。”
“江南苏州?”青娘眼前一亮,“七八天刚好能赶上后续的订单!只是派谁去合适呢?行舟要盯着码头的货,温公子要帮咱们协调府衙的事,商户们也都忙着织布染布……”
“我去!”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众人转头看去,只见赵染坊主的女儿赵阿绣走了进来。她今年十八岁,不仅跟着赵染坊主学会了染布,还曾跟着父亲去外地跑过货,心思缜密,口齿伶俐。
赵染坊主愣了愣,连忙道:“不行!你一个姑娘家,路途遥远,太危险了!”
“爹,我不怕。”赵阿绣坚定地说,“我跟着您跑过两次货,知道怎么和布商打交道,而且我懂布料好坏,能帮联盟挑到最好的棉料。再说,现在联盟没人能脱身,我去最合适!”
青娘看着赵阿绣坚定的眼神,又想起她平时做事确实干练,点头道:“阿绣姑娘有经验,又懂布料,确实是合适的人选。只是路途遥远,我让两个得力的伙计跟着你,再给你准备好联盟的盟约副本和知府大人开具的信誉文书,这样苏布商也能放心。”
沈行舟立刻道:“我去安排船只和盘缠,再让伙计们带上咱们联盟的布样,让苏布商看看咱们的手艺,也好增加合作的筹码。”
温景然则补充道:“我再写一封书信,让你带给我苏州的友人,请他从中引荐,这样你见面也能更顺利些。”
赵阿绣接过众人递来的文书和书信,郑重地拱手道:“各位放心,我定不辱使命,一定把新供应商的合作谈成,把棉料及时运回来!”
当日午后,赵阿绣就带着两个伙计,搭乘沈行舟安排的快船,往苏州而去。众人站在码头送行,赵染坊主反复叮嘱:“路上注意安全,要是谈不成也别勉强,早点回来,咱们再想别的办法。”
赵阿绣笑着点头,挥挥手道:“爹,我知道了,你们等着我的好消息!”
快船渐渐远去,众人的心却依旧悬着。青娘道:“咱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先把仓库里的棉料用完,织出五十匹细布,先给清河县的布商送去,跟他们说明情况,请求宽限几天,等苏州的棉料到了,再把剩下的五十匹补上。”
众人纷纷点头,立刻投入到忙碌中。沈行舟每天都去码头查看西北商队的消息,温景然则忙着和清河县的布商沟通,青娘和商户们则轮流盯着织布染布的进度,所有人都在为联盟的原料短缺问题奔波。
可天不遂人愿,第二日傍晚,温景然带来了一个坏消息:清河县的布商不同意宽限,说这批布是给当地富户做寿衣用的,耽误不得,若是三日之内见不到货,就立刻违约索赔,还要四处宣扬联盟“言而无信”。
众人再次陷入焦虑。王掌柜叹了口气道:“这可怎么办?阿绣姑娘才刚走一天,就算苏布商愿意合作,棉料也赶不上三日之内交货啊!”
青娘沉默片刻,忽然道:“咱们可以先找临江府本地的小棉农收购棉料!虽然他们的棉料不多,但各家凑一凑,说不定能凑够五十匹细布的用量,先解燃眉之急!”
“对呀!我怎么没想到!”沈行舟眼前一亮,“临江府周边有不少小棉农,他们手里有不少自家种的长绒棉,只是平时都被林记以低价收购了。咱们若是以高于林记一成的价格收购,他们肯定愿意卖给咱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青娘的商业智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青娘的商业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