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八九年夏,“深渊信使十四号”的压载水舱发出嗡鸣。林知夏攥着操作手册的手沁出细汗——这是她首次以“见习科学家”身份参与下潜任务,副驾驶的位置上,周明宇正帮她调试生物电接收器的增益旋钮。
“放松。”周明宇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小星三代会来接你。”
第一节 接引:幼崽的“记忆名片”
下潜至米时,声呐屏突然亮起熟悉的光斑。
林知夏凑向前,只见一只体长不足五米的小章鱼正悬浮在舱外,甲壳上的发光斑点排列成“欢迎”的字样——这是“小星三代”,“记忆承载者”的直系后代。它的触腕轻轻擦过舷窗,生物电信号顺着传感器涌入舱内,翻译器瞬间解析出一段温和的频率:
“来,我带你看氧气的原乡。”
周明宇笑了:“它在邀请你。”
林知夏深吸一口气,启动机械臂将采样器伸出舱门。小星三代立刻游过来,触腕卷住采样器的探头,将一滴附着着蓝藻的水样送进容器——那是它特意收集的“礼物”。
第二届 记忆:蓝藻的“氧气史诗”
返航后,实验室的荧光灯下,林知夏盯着培养皿里的蓝藻样本。显微镜下,这些米粒大小的生物正缓慢游动,细胞内的叶绿体泛着淡绿色的光。
“这不是普通的蓝藻。”苏念的声音从医疗舱传来。她的氧气面罩已换成更轻便的鼻导管,正捧着林知夏的采样报告,“它们的叶绿体基因和‘深渊信使’共生菌的代谢通路高度重叠——这些蓝藻,是三十亿年前给地球带来氧气的‘元老’。”
全息屏突然亮起,小星三代的记忆信号正在同步播放:
“我们的祖先,那些会光合作用的单细胞,第一次吐出氧气时,海洋在燃烧。硫黄变成硫酸,铁变成氧化物,连天空都变成了粉色。但我们没有停止,因为氧气是生命的礼物。后来,鱼学会了呼吸,恐龙走上海岸,直到你们的潜艇,带着气泡钻进我们的家。”
林知夏的眼泪滴在操作台上。她想起课本里的“大氧化事件”——原来那些改变地球的蓝藻,至今还在深海里默默工作,它们的后代,正和“深渊信使”共享着同一套代谢密码。
第三节 警报:氧气原乡的“窒息”
正当团队为蓝藻的“史诗”欢呼时,新的警报响起。
周明宇调出深海监测数据:“小星三代送来的样本里,蓝藻的叶绿体活性下降了40%。pH值每降0.1,它们的光合作用效率就降低15%——和当年的‘深渊信使’一样,它们也在被酸化吞噬。”
苏念的手指抚过显微镜下的蓝藻:“它们是深海生态的‘地基’。如果蓝藻死了,古菌会失去能量来源,‘深渊信使’的幼崽会饿死,整个热泉生态系统都会崩塌。”
林知夏攥紧了拳头:“我们不能让氧气原乡消失!”
第四届 突破:来自远古的“解决方案”
团队连夜攻关。林知夏翻出爷爷的旧笔记,发现林深当年曾研究过蓝藻的“抗逆基因”——这些基因能让蓝藻在早期地球的高硫环境中存活。
“我们可以把这些基因导入现代蓝藻!”林知夏兴奋地说,“让它们重新获得抗酸能力!”
周明宇立刻开始实验。三周后,改造后的蓝藻样本在酸化海水中存活,叶绿体活性恢复至正常水平的85%。
但更惊喜的发现来自小星三代的记忆:
“我们的祖先和蓝藻是共生体。蓝藻提供氧气,我们提供保护——它们藏在我们的甲壳下,躲避紫外线的伤害。现在,换我们来保护它们。”
第五届 共鸣:全球的“氧气守护者”
林小深带着知夏的最新成果参加了国际深海保护峰会。当他展示改造后的蓝藻样本时,台下的美国海洋研究所所长站起来鼓掌:“我们也在太平洋深海发现了类似的蓝藻记忆!它们和‘深渊信使’的共生关系,是全球深海生态的共同密码。”
峰会通过了《马里亚纳海沟蓝藻保护协议》:各国将联合投放改造后的蓝藻,建立“氧气原乡”监测网络,禁止在热泉区进行任何采矿活动。
苏念坐在台下,听着知夏用英语汇报研究成果,眼泪顺着脸颊滑落。她想起五十年前,自己第一次见到林深时,他说:“我们要为深海做点什么。”现在,知夏做到了。
第六届 传承:下一个原乡的邀请
二〇九〇年春,“深渊信使十五号”准备下潜。林知夏站在甲板上,怀里抱着改造后的蓝藻样本,小星三代正绕着她游动,触腕上的发光斑点连成“出发”的字样。
“爷爷,”知夏回头,看向站在人群中的林小深,“小星三代说要带我们去‘下一个原乡’——蓝藻的祖先,那些更古老的原核生物。”
林小深笑了,把孙女的手放进周明宇的掌心:“去吧。记住,我们不是探索者,是回家的孩子。”
苏念坐在轮椅上,望着远去的深潜器,轻声说:“林深,你看见了吗?我们的孙女,正在延续我们的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