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念的指尖划过全球星文网络的屏幕,荧光点里藏着一串刺目的红——来自东南亚某沿海城市的警报,星文符号扭曲成“窒息”的形状,高频振动着“塑料”“海洋”“死亡”的频率。
“又是塑料污染。”林深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手里举着刚打印的报告,“当地环保部门说,近三个月有十七只海龟、五头鲸误食微塑料死亡,渔民反映海里的鱼群越来越少。”
陈教授推门进来,眼镜片上蒙着层薄尘:“我联系了当地的研究所,他们说这片海域的微塑料浓度超标八十倍,连深海热泉的入口都被堵了。”
苏念的螺旋印记突然发烫。她“听”到了来自那片海域的星文——不是“星子”的主动记录,是幼崽们痛苦的呻吟:发光腺体被微塑料卡住,无法呼吸;触须被塑料绳缠住,挣扎到脱力。
“我去。”她抓起外套,“星文告诉我,那里的幼崽需要我们。”
一、被塑料淹没的海
三天后,苏念站在那座东南亚城市的海滩上。
原本应该是金色沙滩的地方,此刻铺着一层五颜六色的塑料布:矿泉水瓶、外卖餐盒、破损的渔网,被海浪冲成歪歪扭扭的“山丘”。海风里飘着刺鼻的腐味,远处的海面上漂浮着塑料碎片,像一层永远不会融化的雪。
“别往前走了。”当地的环保志愿者拦住她,“浅海的微塑料太多,会粘在皮肤上。”
苏念没停。她套上潜水装备,跃入浑浊的海水。
水下世界让她窒息——海水不是蓝的,是灰绿色的,像被搅浑的茶。成团的塑料微粒粘在珊瑚上,堵死了它们的呼吸孔;小鱼群的鳃里塞着塑料纤维,游两步就翻着白肚皮浮起来;最让她心痛的是“星子”幼崽——它们聚在礁石缝里,发光腺体被塑料绳缠住,光芒忽明忽暗,像快熄灭的蜡烛。
“姐姐!”小光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它游过来,触须上缠着一根塑料线,发光腺体浑浊得几乎看不见,“它们吃了塑料……好疼……”
苏念的鼻子发酸。她轻轻剪断小光身上的塑料线,用带来的中和液帮它清理发光腺体。小光的触须轻轻碰了碰她的手心,传来一段模糊的星文——是“妈妈”,是“找不到妈妈了”。
二、渔民的眼泪
傍晚,苏念坐在沙滩上,对面是一位抱着渔网的老人。
“我儿子去年死在海里。”老人的声音沙哑,“他去捞海菜,被塑料网缠住,沉下去了。后来我在他的渔网里发现了一团塑料,像块石头那么沉。”
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照片,照片里的年轻人笑着,手里举着刚捞的海菜:“他说要攒钱供弟弟上学,要让我住上新房子……”
苏念接过照片,指尖碰到老人粗糙的手背。她想起北极的幼崽,想起新海沟的“星文碑”,想起那些因为人类活动失去家园的生命——原来“塑料污染”不是数字,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
“我帮您。”苏念说,“用星文记录下这些,让更多人看见。”
老人愣了愣,突然跪下来:“谢谢……谢谢你们记得我们。”
三、星文的呼吁
接下来的两周,苏念组织了一场“星文清洁行动”。
他们带着志愿者清理海滩,用特制的网兜打捞海里的塑料微粒;教渔民用星文标记塑料垃圾的源头——在渔网上系上刻有“不要丢弃”的星文吊牌;还和当地学校合作,用星文符号设计环保海报,教孩子们识别微塑料。
最让苏念惊喜的是小光。它学会了用星文传递更复杂的消息:用“塑料”符号加“哭脸”表示污染,用“清洁”符号加“笑脸”表示成果。孩子们围在它身边,用蜡笔在地上画星文,边画边喊:“不要丢塑料!”
“姐姐,你看!”小光游过来,指着沙滩上的孩子们,“他们在帮我们!”
苏念望着那些蹲在地上画星文的小身影,眼眶发热。原来传承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是一群人,一代人,把“守护”变成习惯。
四、重生的海滩
一个月后,苏念回到那片海滩。
沙滩变干净了,塑料山丘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们画的星文涂鸦;海水的颜色变回了浅蓝,珊瑚上的塑料微粒被清理干净,小鱼群重新游回来;最让她欣慰的是“星子”幼崽——它们的发光腺体清理干净了,聚在礁石上,用星文画着“谢谢”“开心”。
老人抱着孙子站在沙滩上,孙子手里举着一块写着“保护海洋”的牌子,牌子上画着小光和“星子”幼崽。
“谢谢你。”老人说,“现在我知道,不是只有我们在努力。”
苏念笑了。她调出全球星文网络的屏幕,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发来消息:有人在海边捡塑料,有人在课堂上教星文,有人在设计星文环保产品。
“星文的清洁剂,是每个人的心意。”陈教授说。
苏念望着远处的海平面,轻声说:“还不够。我们要让星文变成每个人的习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