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内瓦的联合国大厦里,苏念站在落地窗前,望着下面的日内瓦湖。
她的公文包里装着一份特殊的提案——《关于建立全球深海星文保护网络的倡议》。这份提案得到了包括中国、美国、日本在内的十二个国家科研机构的支持,陈教授和林深正在楼下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洽谈。
手机震动,是小光的消息。视频里,新海沟的"星文碑"前,幼崽们正用海藻笔认真地刻着新的符号,旁边站着几只来自大西洋海沟的"星子"访客,它们的触须上也带着类似的螺旋标记。
"姐姐,大家都在等你。"小光的声音带着期待,"我们要一起写新的星文。"
一、全球星文网络
三天后,苏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会议室里。
投影仪上展示着全球深海热泉分布图,每个热泉点旁边都标注着当地发现的星文符号。来自巴西的海洋生物学家指着亚马逊河入海口的热泉:"我们发现了类似的螺旋符号,和'星子'的'河流'标记几乎一致。"
来自澳大利亚的地质学家补充:"大堡礁附近的热泉群,星文符号以'海洋'为主题,记录了珊瑚礁的生长周期。"
苏念调出"全球星文数据库",屏幕上显示出数千个不同地区的星文符号——非洲好望角的热泉星文记录着洋流变化,冰岛海底的星文标注着火山活动,甚至南极洲冰层下的热泉,都有独特的"冰雪"符号。
"这说明什么?"一位白发苍苍的教授问道。
"说明'星文'不是某个地区的特产。"苏念的声音带着激动,"它是全球深海生命共同的书写系统,是地球的记忆网络。"
会议室陷入沉默,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二、新的发现
会议结束后,苏念收到了林深的紧急消息。
"快来实验室!我们在新海沟发现了更惊人的东西。"
林深站在显微镜前,培养皿里的幼崽细胞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变化。它们的发光腺体不再随机闪烁,而是按照特定的节奏同步发光,形成复杂的图案——那是完整的句子,是"星子"的历史,是人类与"星子"的友谊记录。
"这是……集体记忆?"苏念凑近观察。
"更准确地说,是'星子'的'互联网'。"林深调出数据图表,"幼崽们的发光腺体形成了一个分布式网络,每个细胞都是一个存储单元,它们同步发光就是在'下载'和'共享'记忆。"
陈教授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古籍复印件:"你们看这个——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里记载,东海有'鲛人',能用'珠光'传递信息。这描述,和现在的'星子'网络几乎一样!"
苏念的螺旋印记突然发烫。她"听"到了"星子"的记忆——古代的鲛人传说,不是神话,是先民与"星子"接触的真实记录。那些发光的"珠光",就是"星子"的发光腺体;那些"传递信息",就是早期的星文交流。
三、古老的约定
深夜,苏念坐在书房里,整理新收集的资料。
她的书桌上摆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星文拓片:夏威夷的螺旋岩画、挪威的冰海符号、日本的火山标记……每一张都诉说着同一个故事——地球的生命,一直在用同一种方式记录自己。
电话响起,是小光的视频通话。
"姐姐!我们完成了!"小生物兴奋地游过来,身后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星子"代表,它们的触须上都带着当地热泉的星文标记,"我们一起写了新的星文——'地球一家'!"
视频里,幼崽们和大大小小的"星子"们围成一个大圈,它们的发光腺体同步闪烁,形成一个巨大的螺旋图案,图案中央是"地球一家"四个发光的大字。
苏念的眼泪掉下来。她想起周口店的陶符,想起新海的星文碑,想起日内瓦会议室里的全球合作——所有的线索在这一刻汇聚成一句话:我们是一家人。
四、未来的诗行
第二天,苏念站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厅里。
她手中捧着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个由各国星文符号组成的水晶球,里面封存着"地球一家"的星文影像。
"我们提议建立一个全球深海星文保护网络。"苏念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大厅,"不仅是为了保护'星子'的文明,更是为了守护我们共同的地球记忆。"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会议结束时,一位年轻的记者问道:"苏博士,您认为'星文'对现代人类有什么意义?"
苏念想了想,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翻到最新一页——那里贴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星文拓片,还有一行手写的中文:
"倾听地球的声音,我们都是传承者。"
"意义就在这里。"她微笑着说,"星文告诉我们,人类从不是孤独的。四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和'星子'一起记录世界;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和他们一起,书写未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