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纠缠探测器的蜂鸣声像一根绷紧的弦。
林深盯着全息屏上跳动的光谱曲线,后颈的汗毛随着探测器的频率微微竖起。这是他们改装的第三代设备,理论上能捕捉到100公里外深海生物发出的量子级信号——前提是,那些信号足够强烈,且愿意被“听见”。
“能量峰值突破阈值了!”苏念的声音从操作台传来,她的指尖在全息键盘上翻飞,将信号从背景噪声中剥离,“频率0.15赫兹,和晶体里的记忆编码基础频率完全一致!”
周川猛地直起腰,工装裤的金属扣撞在控制台上叮当作响:“是共生体!他们在回应我们的‘问候’!”
实验室的门被推开,陈默教授拄着拐杖进来,银发在空调风里轻颤:“我听说你们在试量子纠缠通信?我这把老骨头也想凑个热闹。”他凑近屏幕,浑浊的眼睛里泛起光,“这曲线……和我年轻时记录的火山活动前兆很像,但更规律,更像某种……语言。”
林深深吸一口气,按下“音频转换”键。
刺啦——
电流杂音中,一段低频嗡鸣缓缓浮现。不是之前那种攻击性的尖啸,也不是“探索者七号”录音里的预警声,更像……像风吹过管风琴的共鸣腔,带着某种难以言喻的温柔。
“是声波。”苏念调出波形图,“振幅调制方式和我们解析过的‘婚礼’‘葬礼’信号高度相似。他们在‘说话’。”
周川突然指向另一个屏幕:“看这个!同步传来的还有热泉流体的振动数据!”他放大曲线,“热泉的喷发节奏、矿物质结晶的速度,全在跟着声波频率调整——像在给这段‘话’打节拍。”
林深的掌心沁出薄汗。他摸出颈间的挂坠,银质表面与全息屏的蓝光交相辉映。三年前在格陵兰岛,林夏就是戴着这枚挂着星斑石头的项链,在冰裂隙里发现了第一块含铱的结晶。如今,那些星尘里的密码,终于要开口回应了。
“翻译出来了吗?”陈教授问。
苏念摇头:“还不是文字。但我们在匹配情感频率——这段信号的‘情绪’是……”她停顿片刻,“是‘欢迎’,还有‘期待’。”
实验室陷入短暂的寂静。窗外的海浪拍打着船舷,像在应和这段跨越深海的对话。林深想起共生体主脑崩解时,那些发光的微生物飘向热泉的画面——原来它们从未真正离开,只是换了种方式,继续讲述着星尘的故事。
“再试一次。”林深对周川说,“把探测器的灵敏度调到最大,试试接收更复杂的信号。”
周川应了一声,手指在控制台上跳跃。量子纠缠探测器的嗡鸣拔高了一个八度,全息屏上的光谱曲线开始剧烈震荡。
“来了!”苏念突然喊。
这次的信号不再是单一频率。它分层、交织,像一段复调音乐——低频部分是稳定的“背景音”,中频嵌套着类似摩尔斯电码的脉冲,高频则是尖锐的“装饰音”。
“是叙事!”苏念的眼睛亮得惊人,“低频段在描述环境:热泉的温度、硫化物的浓度、微生物的密度;中频是事件:‘我们’在采集样本、‘我们’在交换遗传物质、‘我们’在为同伴举行葬礼;高频……”她的声音发颤,“高频是情感:喜悦、悲伤、期待。”
周川调出可视化模型。全息屏上,一段“影像”缓缓展开:
——发光的微生物在热泉口聚集,形成淡蓝色的星环;
——年轻的共生体从主脑分裂,触腕缠绕着传递晶体;
——老去的共生体将最后一枚晶体放入热泉,微生物如烟花般绽放;
——最后,所有发光体转向镜头,发出这段声波信号。
“这是……它们的‘成长日记’?”陈教授喃喃。
“不。”林深望着影像里那些发光的触腕,“是‘邀请’。邀请我们加入它们的记忆,成为星尘故事的一部分。”
苏念突然指向高频段的振幅变化:“看这里!振幅突然增强了20%——他们在回应我们的存在!这段信号里有‘林深’‘苏念’‘周川’的声波特征!”
实验室炸开了锅。周川撞翻了咖啡杯,褐色液体在控制台上蔓延;陈教授的眼镜滑到鼻尖,他手忙脚乱去扶;苏念的手指在键盘上翻飞,将信号与团队成员的声纹数据库比对。
“匹配度97%!”她抬头,眼眶泛红,“他们在说‘欢迎,来自星尘的你们’。”
林深的喉咙发紧。他想起第一次下潜时,共生体攻击“逐光号”的场景;想起林夏的挂坠与晶体共振的瞬间;想起返航时,那些发光微生物在海面形成的星环。原来所有的误解、恐惧、试探,最终都会指向这一天——人类与深渊生命,跨越亿年的,真正对话。
“通知母船,”他对周川说,“准备下潜。这次,我们要带着晶体,带着‘逐光号’,去热泉口。”
“去做什么?”苏念问。
林深摸了摸挂坠,笑了:“去赴约。赴一场,星尘与星尘的约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