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光号”的推进器在深海中发出低沉的嗡鸣,像一头沉睡的巨兽在调整呼吸。林深站在驾驶舱,面罩上凝着细密的水雾,目光穿透舷窗,望着下方逐渐逼近的黑暗——那是汤加海沟最深处,米的挑战者深渊。
三天前,陈默教授的视频通话还在眼前:“晶体里的时间编码不是随机的。72小时后,太阳、地球、挑战者深渊三点一线,太阳风的带电粒子会被地球磁场压缩,深渊里的导电性物质会形成天然放大器。到时候,共生体可能会……”他顿了顿,“主动联系你们。”
苏念抱着晶体培养舱从实验室跑来时,发梢还沾着冷凝水。“陈老刚发来最新数据!”她的指尖在全息屏上翻飞,“晶体里的星斑排列和地球磁层的扰动频率完全吻合,像一把钥匙插进锁孔。”她抬头看向林深,眼睛亮得像深海里的管虫,“它们不是在等我们,是在等一个‘窗口’——日凌时刻的电磁共鸣。”
周川蹲在机械臂控制台前,眼镜片上蒙着层薄雾:“声呐已经锁定目标区域,半径500米内没有其他生物信号。但……”他调出三维海图,红点标注在挑战者深渊正中央,“这里的海底热泉活动异常,温度比周围高12℃,可能有矿物喷发。”
林深按下推进器开关,“逐光号”开始垂直下潜。探照灯切开黑暗,先映出的是悬浮的微生物絮团,像被风吹散的金箔。随着深度增加,水温降至1℃,舷窗外的光线愈发稀薄,只有探照灯的光柱里浮动着细小的发光颗粒——那是随水流飘散的发光微生物。
“深度8000米。”苏念报数,“压力70兆帕,培养舱温度稳定在45℃。”她轻轻抚过晶体表面,星斑在指尖下流转得更活跃了,“它在预热,像电脑开机前的自检。”
“注意声呐。”周川突然抬头,“右侧120度,有移动目标。”
监控屏上,三个模糊的光点正以0.3节的速度靠近。林深的呼吸一滞——是那群共生体。但这次它们没有绞合成巨型章鱼,而是保持着松散的队列,每具躯体的发光网都调整成相同的频率,像三盏同步闪烁的探照灯。
“它们在带路。”苏念的声音发颤,“主脑的脉冲频率和我们晶体共振,是‘跟随’的指令。”
“逐光号”放缓速度,任由共生体在前方引路。林深望着观察窗外的景象:共生体的触腕间缠绕着发光的微生物,每划动一次,就有细碎的光粒飘落,在它们周围形成淡蓝色的光晕。最中央的主脑肉瘤裂开一道缝隙,露出里面更小的晶体,正随着队伍前进的节奏明灭。
“是信物。”林深忽然想起陈默的话,“它们在展示族群的‘身份证’。”
米。
“深度达标。”周川的声音带着紧张,“热泉喷口就在正前方,直径约20米,喷出的流体含大量硫化氢和铁离子——和晶体里的金属成分吻合。”
苏念调出生物化学分析仪:“流体里有活体细胞!单细胞,膜结构类似嗜热古菌,但基因序列……”她的手指停在屏幕上,“和晶体里的蛋白质编码有87%重合!”
林深盯着主屏幕上的热泉喷口。橙红色的流体裹着气泡喷涌而出,在周围形成一片“化学花园”——矿物质在水流中结晶,像海底绽放的花朵。共生体的队列突然散开,三具躯体分别游向喷口的不同方位,触腕插入流体中,像在采集样本。
“它们在……采样?”周川喃喃,“还是在进行某种仪式?”
主脑的脉冲频率突然加快。林深感觉耳麦里传来一阵细微的震动——不是声波攻击,是某种规律的振动,像心跳,又像鼓点。苏念猛地抬头:“是通讯!晶体在接收信号!”
培养舱里的晶体开始剧烈震动,星斑连成线,在表面投射出全息影像:
——万亿年前,一颗富含铱和有机分子的小行星坠入汤加海沟。高温高压下,部分物质与海底热泉的矿物质结合,形成了最初的“星核”——也就是晶体最初的形态。
——单细胞生物附着在星核表面,利用其中的金属离子进行能量代谢,逐渐演化出神经网络。它们学会用声波传递信息,用触腕交换遗传物质,最终形成群体智能。
——“探索者七号”到来的那晚,共生体正在星核周围举行“记忆传承”仪式。船员的打捞行为被误解为“掠夺记忆”,于是它们发起攻击。但当船员遇难后,共生体又用发光器为他们照明,将他们的遗体护在热泉旁——那是它们的“葬礼”。
——现在,星核分裂出新的晶体,选择林深作为“记忆接收者”。因为他的亡妻林夏,曾用同样的铱元素,记录过类似的星尘密码。
影像结束时,晶体突然裂开一道细缝,一滴淡蓝色的液体渗出。苏念迅速用显微针管收集样本:“是活体!里面有纳米级的生物机器人,正在复制晶体里的信息!”
周川盯着量子通信模块的指示灯:“日凌时刻到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