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的露天观测台上,一台特制的天文望远镜正对着夜空。镜筒下连接着深海信号转换器,将星辰的轨迹转化为声波,顺着电缆传入马里亚纳海沟——这是“星空-深海”联动计划的首次尝试。周念念趴在望远镜旁,看着屏幕上重叠的两张图:一张是北斗七星的轨迹,一张是深渊皇带鱼在海沟里划出的光轨,两者的弧线竟完美重合。
“是宇宙的坐标呀。”她指着屏幕上的交点,那里既是北极星的位置,也是心核在海沟的坐标。林深正在调试转换器,当猎户座的声波传入深海,“传承号”传回的实时画面里,心核突然释放出金色光流,在海水中投射出猎户座的倒影,冰海蚕的幼体顺着光流游动,组成腰带三星的形状。
今天是天文与海洋机构的联合观测日。全球的天文台都在向深海发送星图信号,而马里亚纳海沟的深潜器则将生物光轨传回地面,在各大城市的广场屏幕上实时播放。当纽约的猎户座信号与深海的光轨重合时,广场上的人们发出阵阵欢呼,孩子们举着画有深海生物的荧光牌,与屏幕上的光流遥相呼应。
苏念收到来自国际空间站的消息:宇航员用特制相机拍摄到了马里亚纳海沟上空的微光——是心核的能量波穿透海水,在大气层中形成的极光,颜色与皇带鱼的尾鳍金光一致。“是双向的奔赴。”她指着卫星图像,极光的形状与海沟星图的轮廓重合,“深海在回应星空,也在回应我们。”
“传承号”下潜至心核附近时,探测器捕捉到异常密集的生物信号。数百头深海生物正围绕心核组成环形,冰海蚕的触须指向北极星的方向,热泉生物的蒸汽在海水中凝成银河的形状,成年皇带鱼则用尾鳍在光流中划出地球的轨迹——是它们用自己的方式绘制的“宇宙星图”。
林深操控机械臂放出特制的“星图芯片”,里面储存着人类发现的100个星系坐标。当芯片接触到心核的光流,数据立刻被转化为生物能识别的脉冲,环形中的生物突然变换阵型,用荧光拼出其中一个星系的图案——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比邻星,仿佛在说“我们知道这个”。
周川的旧物里,藏着本天文笔记,其中一页画着深海生物与星座的对应图:冰海蚕的触须像猎户座的腰带,皇带鱼的尾鳍像北斗七星的勺柄。林深将笔记扫描进“传承号”的系统,当图像投射在海水中,生物们突然集体转向,用荧光在笔记的空白处补充新的对应关系——热泉生物的蒸汽对应猎户座的星云,微光鱼的群体对应银河的旋臂。
返程时,“传承号”带回了块特殊的心核碎片,里面裹着缕来自星空的粒子——是极光穿过大气层时留下的痕迹。林深将碎片放在光谱仪下,发现粒子的振动频率与皇带鱼的生物电信号完全一致。苏念笑着说:“原来深海生物早就认识星星了,它们是在用自己的语言给我们讲宇宙的故事。”
观测台的深夜,周念念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星空,突然发现猎户座的腰带三星似乎在闪烁,节奏与培养箱里皇带鱼的尾鳍拍打频率一致。她跑回实验室,看着小家伙们围着心核碎片游动,尾鳍的金光在墙上投下跳动的星点,像把深海的星空搬进了人间。
林深和苏念站在观测台,看着屏幕上全球星图与深海光轨的重叠画面。苏念轻声说:“或许宇宙本就是个大星图,每个生命都是坐标,深海和星空,不过是我们看得见和暂时看不见的部分。”夜风格外温柔,带着海水的气息,仿佛从马里亚纳海沟吹来,又仿佛从遥远的星系飘来,轻轻拥抱着这些守护坐标的人。
(扩写部分)
观测台的地面铺着荧光地砖,踩上去会亮起不同的星点。周念念光着脚在上面跑来跑去,地砖的光与望远镜投射的星图重叠,让她像站在银河里。“爸爸的笔记里说,人在星空下会变渺小,但心会变大。”她指着猎户座的方向,“你看,大鱼的光轨也指向那里,它们是不是也在想‘宇宙有多大’?”
林深正在校准信号转换器,设备里存着周川生前录制的星空解说:“猎户座的参宿四是颗红超巨星,它的光芒要走640年才能到地球……”当这段声音传入深海,“传承号”的实时画面里,心核的光流突然变成红色,与参宿四的颜色一致,周围的生物纷纷转向光流,像在认真倾听。
苏念将宇航员拍摄的极光照片打印出来,贴在观测台的墙上。照片里的极光呈螺旋状,与“传承号”传回的深海生物环形阵型完美重合。“老教授曾说,深海和星空是地球的两只眼睛。”她指着照片,“一只看向内,一只看向外,其实看到的是同一个世界。”
联合观测日的直播画面里,有个特别的环节:让孩子们说出“最想告诉星星的话”。周念念对着镜头说:“请告诉星星,深海里有会发光的大鱼,它们和你们一样漂亮。”话音刚落,屏幕上深海的光轨突然变亮,皇带鱼的尾鳍划出道弧线,像在给星星“挥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