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克清那一声石破天惊的“小先生”,像平地惊雷,把在场所有人的脑子都炸成了一片空白。
市长拥抱一个十七岁的少年?
还称其为“先生”?
这画面,太过震撼,以至于空气都凝固了,时间仿佛都停滞了一瞬。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钱三江。
他看着陈克清那激动得近乎失态的模样,又看了看旁边一脸懵懂的姚和韵,忽然觉得自己像是在山沟沟里听了一辈子评书,今天却亲眼见到了真神仙下凡。
他喃喃自语,声音不大,但在死寂的工地上却格外清晰:“老姚啊,我感觉咱们就像是揣着小学算术本,跑来听大学教授讲微积分......不,是讲相对论!人家说的每个字咱都认识,可连起来是啥意思,咱是真听不懂啊!”
他这话一出,好几个地区来的干部都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随即又赶紧憋住,脸色涨得通红。
紧张的气氛,顿时被冲淡了不少。
姚和韵老脸一红,狠狠瞪了钱三江一眼,心里却深以为然。
他感觉自己这几十年官场算是白混了,论格局,论眼光,自己跟李默比起来,简直就是个还在玩泥巴的村童。
陈克清也从极度的激动中回过神来,他松开李默的肩膀,却依旧紧紧抓着他的手臂,仿佛生怕他跑了似的。
他环视了一圈,目光最后落在了脸色煞白的刘建功身上。
“建功同志...”陈克清的语气恢复了平静,但谁都能听出那平静之下的万丈波澜,“你现在,还有什么疑问吗?”
刘建功嘴唇蠕动了一下,想说什么,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败了,败得一塌糊涂,体无完肤。
他不是败给了李默的巧舌如簧,而是败给了一套他无法理解,却又不得不承认其逻辑严密、远见卓识的全新理论。
李默描绘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项目,而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区域未来发展的完整生态蓝图。
在这个蓝图面前,他脑子里那些关于“计划”和“规矩”的条条框框,显得如此僵化、脆弱、不堪一击。
他深吸一口气,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对着陈克清,也对着李默,微微低下了头。
“我......没有疑问了。”他的声音有些沙哑,“陈市长,李默......小先生。
我承认,是我思想僵化,眼光局限了。
这个方案,我虽然还有很多地方没能完全吃透,但我能感觉到,它的内核,是为了发展,为了人民。
我收回我之前所有的质疑。”
说完,他整个人像是被抽走了骨头,一下子苍老了好几岁。
这一幕,比刚才陈克清拥抱李默,更让姚和韵和钱三江等人感到震撼。
让刘建功这样的老顽固当众认错,比杀了他还难。
李默,竟然只用了几句话,就彻底击溃了一个省计委副主任几十年来构筑的信念壁垒。
陈克清点了点头,没有再为难他。
他知道,刘建功的转变是真诚的。
这个人虽然古板,但本性不坏,他只是怕了,怕改革的列车失控,怕人民的利益受损。
而李默,恰恰是用一套更高级、更严密的“风险控制”,打消了他最根本的恐惧。
“好!”陈克清一挥手,声音洪亮,充满了决断,“既然大家都没有异议,我现场宣布几件事!”
“第一,省联合调查组的调查工作,到此结束!结论就是:清河县在城镇化建设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其摸索出的‘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基建’的模式,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第二,由刘建功同志牵头,体改委、建设厅的同志配合,立刻起草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报告内容,不许添油加醋,也不许避重就轻,要把李默同志刚才提出的‘三道防火墙’理论,原原本本地写进去!这份报告,我要亲自带回省里,在省委常委会上做专题汇报!”
“第三,”他顿了顿,目光灼灼地看着姚和韵和钱三江,“清河县和宁光县的‘清宁新区’联合发展计划,我原则上同意!我给你们一道特权:先行先试,大胆地干!
地区给你们做后盾,政策上要什么给什么!
出了成绩,是你们的;捅了娄子,我陈克清给你们顶着!
我的要求前提只有一件:
那必须是全心全意——为民服务!
谁敢阳奉阴违,不干人事,那就别怪我没有把丑话说在前面,更不要怪我翻脸不认人!”
这番话,如同给在场的所有人都打了一针强心剂。
姚和韵和钱三江激动得浑身发抖,他们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们得到的不仅仅是尚方宝剑,更是整个地区的鼎力支持!他们的事业,将要插上翅膀,一飞冲天!
在场的其他干部,看着姚、钱二人,眼神里充满了羡慕和嫉妒。
他们知道这两个人,跟对了人,赌对了宝,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调查的事情,就这么雷厉风行地结束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70年代:我一进山美女排队献身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70年代:我一进山美女排队献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