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7“青鸾”改进型空天客运飞船尾部引擎的最后一次脉冲喷射,在月球静海“求知者”着陆坪的细密月尘上激起一片短暂而壮观的、泛着淡金色的尘雾漩涡。
剧烈的震动感透过厚重的着陆支架传导至舱体,最终归于一种奇特的、近乎真空的寂静,只有飞船内部生命维持系统低沉的嗡鸣声和乘客座椅安全锁解开的机械轻响提示着旅程的终点。
林晓月深吸了一口气,那带着飞船内部特有的、经过多重过滤的洁净空气味道,混合着着陆时月尘微粒被短暂加热后产生的、难以言喻的、类似雨后臭氧的淡淡气息。
她解开安全带束缚,身体在六分之一的重力下几乎要轻盈地飘起来,一种失重般的眩晕感瞬间袭来,又被她迅速用核心肌群的力量压了下去。
她不是第一次进入太空,但踏上另一个天体的实体表面,这种感觉截然不同。
舷窗之外,不再是深空无垠的黑暗点缀着遥远星辰,也不再是地球那令人屏息的蔚蓝弧线。
此刻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无垠的、银灰色的死寂荒原——静海。
巨大的环形山如同远古巨兽沉睡后凝固的脊背,在远处的地平线上投下深邃得仿佛能吞噬光线的阴影。
阳光毫无遮拦地倾泻下来,在月壤细碎的反光中形成一片刺目的白,与那些阴影形成了令人心悸的强烈反差。
这片土地,冰冷、古老、沉默,却又充满了人类刚刚开始触及的未知。
她下意识地、更紧地抱住了怀里的帆布工具包。
粗糙的帆布纹理摩擦着她的指尖,里面那个坚硬而棱角分明的轮廓清晰地传递着它的存在感——父亲林风在她深空星海大学毕业典礼后,亲手交给她的成年礼物:一台复刻自祖父林振国时代的老式“玉兔”登月舱原型机模型。
它采用真实的航天合金铸造,细节一丝不苟,连舷窗上的雨刮器都清晰可见。
每一次颠簸,舱体部件相互磕碰的轻响,都像敲在她心弦上。
这是家族的传承,是实业家祖父在艰难岁月里对航天梦想的坚守,是军人父亲将青春热血挥洒于星海的勋章,更是航天泰斗外祖父秦卫国毕生追求的“星火计划”跳板的关键象征。
如今,这份沉甸甸的期许,落在了她的肩头,随她一同踏上了这片先祖们梦寐以求的异星大地。
加压廊桥的伸缩结构发出轻微的气动声,缓缓与飞船的舱门对接。
随着“咔哒”一声锁紧,舱门内侧的压力指示器由红转绿。
舱门滑开,一股与飞船内部截然不同的、带着金属冷却剂特有的微甜冷冽、高效空气循环系统过滤后的清新、以及难以形容的、仿佛新铸钢铁般的“洁净”气息扑面而来。
这是“静海”基地广寒宫主生态穹顶的气味,人类在月球上创造的第一个大型封闭生态圈的独特印记。
林晓月站起身,再次感受着脚下那奇特的轻盈感。
她的第一次跨步变成轻飘的跃迁,第二次落足又陷入月尘的迟滞,如同在梦境中跋涉需要刻意地控制重心和步伐,防止自己因用力过猛而飘起来。
她随着人流,踏上了廊桥冰冷光滑的合金地板。
透过廊桥巨大的复合视窗,基地的景象逐渐清晰。
广寒宫内,人造天穹散发着柔和而明亮的光线,精准地模拟着地球的自然光谱。
穹顶之下,并非想象中的冰冷钢铁丛林,而是一片令人惊叹的生机勃勃。
层叠的无土栽培架上,成片的“希望薯”三代舒展着翠绿欲滴的肥大叶片,在模拟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反射着健康的光泽。
这是经过数代基因改造的奇迹作物,强辐射抗性、高效光合作用路径、特化的根系结构,使它成为月球基地生命维持系统中最可靠的食物来源之一。
在穹顶边缘的实验区域,几株地球原生的小麦和水稻顽强地生长着,它们在低重力下显得纤细柔弱,却依然执着地伸展着茎叶,展示着生命跨越星海的韧性。
空气中弥漫着植物特有的清新气息,以及水培营养液循环带来的淡淡湿意,与金属的冷冽气息形成奇妙的混合。
远处,透过另一侧的透明隔离罩,可以看到基地边缘的大型月壤原位烧结3D打印平台。
几台巨大的机械臂如同拥有生命的钢铁巨人,在真空环境下无声而精准地舞动。
高能激光束如同神只的刻刀,在弥漫的银色月尘光雾中,将挖掘自静海平原的月壤粉末精准地熔融、堆积、塑形,一层层地“打印”着新的居住舱段骨架结构。
激光的幽蓝光芒在真空环境中无声闪烁,每一次点亮的瞬间,都在朦胧的光晕中勾勒出未来之城的轮廓。
这是人类利用他乡资源、就地取材构建家园的壮举,是“静海”基地能够不断扩张、支撑更多梦想的核心能力之一。
空气循环系统发出低沉而稳定的嗡鸣,如同这座银色孤岛强健有力的脉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有了空间站肯定要登月造基地啊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有了空间站肯定要登月造基地啊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