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州告急
太极宫?甘露殿 子正
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晋城县衙急报,自三月以来百姓突发怪病 —— 皮肤渗出血纹,体温灼烫却畏冷,三日必死,死者血液凝固如黑胶,苍蝇触之即亡。
染病者多为晋阳旧军后代(李渊起兵时民壮后裔),病灶集中在当年 "雀鼠谷之战" 古战场遗址。
袁天罡夜观天象见 "荧惑守心,血犯斗牛"的诡异天象,又闻泽州是 "李氏龙兴之地" 染疫,急将天象禀报皇帝,李世民听闻后心急如焚,随即“命医赉药疗之”--下令派遣朝廷医官携带医疗物资,赴晋城县医治感染百姓。
随着一个月的救治,疫病人数不降反增,医官也都染疫,短短数天时间,疫病就扩散至-关内道(下辖函谷关以西约27个州和单于都护府)、河东道(下辖黄河以东约18个州),这次瘟疫涉及面之广,覆盖了当时唐朝20%的人口及土地。
李世民与重臣魏征、房玄龄、长孙无忌、李道宗等人会议,觉得事有蹊跷,虽然历朝历代都有疫病记载,但这次瘟疫似乎与以往不同,疫病起源于晋城,始于冬季,盛于春季,目前还未找到应对方法,李道宗觉得有可能是巫妖作祟,提议急招王颜禾进宫觐见!
王颜禾深夜觐见,殿角铜漏滴答,王颜禾的紫色官服拖过青石板,衣摆金线绣的伏魔司玄武纹在烛影里忽明忽暗。
李世民踞坐龙案后,玉冠斜坠,案头堆着泽州加急军报,最上面一张被朱砂圈出 “血疫” 二字,墨痕力透纸背。
“爱卿可知,泽州是太上皇当年饮马处。” 李世民声音沉如殿角铜钟,抬手时袖口滑落,露出腕间旧伤 —— 那是晋阳起兵时被流矢划过的痕迹。
王颜禾跪倒时甲胄轻响:“回陛下,臣已查过《贞观地志》,泽州青莲寺藏有武德三年镇北碑,碑阴刻有……”
“不必说碑了。” 李世民起身,玄色龙袍扫过满地舆图,亲手将两枚物件按在王颜禾掌心,“玄鸟令,可调动河东道所有折冲府驻军;太医院疫典,集贞观以来七十二种时疫医案。”
“另外,朕再给你派一名太医院太医-荀戒,助你调查疫病!”
青铜令牌触手生温,正面玄鸟振翅欲飞,背面 “如朕亲临” 四字是李世民亲笔,边角还带着未磨平的铸痕,显是新制。
疫典封面染着淡淡药香,黄绫封皮上 “太医院” 三方大印朱红如血。
殿外更鼓敲过三声,李世民按在王颜禾肩上的手骤然收紧:“一月内。若让血疫漫过太行山,朕便在玄武门悬挂你的‘护国神剑’。” 温热的呼吸拂过耳际,带着帝王独有的龙涎香,却混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 那是当年征讨窦建德时,面对二十万大军都不曾有过的动摇。
王颜禾叩首时额头触到冰凉的砖面,指尖捏住玄鸟令的尾羽纹路:“臣定不负皇上重托。” 起身时瞥见御案一角,半块吃剩的灌藕--这是江南的小吃,当年他去升州城伏魔时吃过……!”
王颜禾突然想起,当年升州城的‘血雾’触者皆成活尸,他立刻跪下道:“皇上,当年臣在升州伏魔,曾遇到过‘血雾瘟疫’-触者即成活尸。为了这次疫情不波及长安城,臣建议,在长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十里外,设置难民收容区域,派医官留守,避免难民涌入长安,使长安成为疫区!”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爱卿此提议甚好,我这就着京兆府去办!”
沙漏在墙角簌簌落沙,更夫的梆子声渐远。王颜禾踏出殿门时,夜风卷起檐角铜铃,叮当声里混着李世民的低叹:“当年太上皇在青莲寺求签,签文‘血祭北邙’,朕总以为是兆示窦建德之乱……”
话音被殿门隔绝。王颜禾握紧玄鸟令,令牌边缘的倒刺扎入掌心,血腥味混着殿内飘出的沉水香,在夜色里勾出泽州地图上那片渐渐扩大的血色阴影。
更漏声中,他忽然想起西征时白小檀临终前说的 “想回长安”,此刻长安的月光,正照着他腰间新挂的太医院疫典,封皮上的 “疫” 字,让他感觉此次任务异常沉重。
<<<<<<<<< |-.-| >>>>>>>>>
紫云轩?卯初
书房的雕花木门被“吱呀” 推开,王美夏扶着门边站在晨雾里,鬓边插着的合欢花还沾着露水。
“相公?昨晚一夜没合眼?”
王颜禾合上《太医院疫典》点了点头:“唉……!这疫病来得毫无征兆,目前一点头绪没有!”
王美夏看着他眼底青黑,心痛的问道:“你们伏魔司什么时候开始管太医院的事了?”
“昨晚皇上深夜召见,怕是没了办法才找我的吧?”
“休息一会儿吧,朝食已经准备好了!”
王颜禾问道:“棘娘呢?”
“跟哥哥和沐兰在院子里玩呢,这孩子,走路都不稳却到处乱跑,看到什么都要抓一把,一个丫头却生的如此顽劣,怕是随了你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千年伏魔录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千年伏魔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