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红绸裹着的秋实与南瓜藏着的年轮
秋分的桂香漫过晒谷场,寸头男孩——如今已是高中生的周秋,正弯腰给“记忆接力棒·第二十三棒”石碑系红绸带。绸带是他用“古法南瓜酱”的非遗传承奖金买的,正红色,在金风里像团跳动的火焰,边角还沾着点酱色的渍。石碑上的“2254”被阳光晒得温润,旁边孩子们按的手掌印像嵌在石上的琥珀,在青灰色石面透着沉厚的暖。
“周夏老师说,红绸带要系在能接住桂香的地方,好让它带着秋的信。”周秋的手指在绸带上打了个“同心结”,结的形状像颗饱满的南瓜——这是周蛰太奶奶教他的,说“结要像秋分的果,看着实,却藏着来年的劲”。桂花落在绸带上,顺着结的纹路堆积,在碑基的谷壳里铺着,像给时光撒了把碎金。
树旁的南瓜堆成了小山,橙红的瓜皮上覆着层薄霜,是夜里降的,在阳光下泛着珠光,瓜蒂处的干藤缠着第二十二棒的红绸带,把两年的光阴缠成了绳结。今年的南瓜个头格外大,最大的那颗足有三十斤,瓜皮上的纹路像幅天然的地图,周秋给它系红绸时,指尖摸着凸起的棱,“这瓜比秤还准,秋分前后准熟透,像在给老石碑献贡果。”他笑着说,瓜堆旁的竹筐里盛满了新摘的桂花,香气混着南瓜的甜,漫过整个晒谷场,像给空气掺了蜜。
社区博物馆的“时光粮仓”展区里,新添了“物件年鉴”全息柜。隔空手势操作,能看见石蛋太爷爷的破竹篮从2034年装着新收的南瓜,到2254年陈列时篮底仍留着当年的瓜汁褐痕;杨永革太爷爷的竹篾刀从2044年削着瓜柄,到2254年刀刃的豁口还沾着当年的瓜胶。“这些不是老物件,是结在时光上的果。”讲解员是周秋的学弟,指着柜里旋转的南瓜影像,“你看这竹篮的缝隙里,还卡着2034年的瓜籽呢。”
全息投影正循环播放着“接力棒的秋收”:2034年的石蛋在谷场堆瓜,烟袋锅敲着瓜皮;2044年的林小满在桂香里系绸,围裙兜着桂花;2054年的小周在屋檐下编篮,竹片上落着瓜籽;2064年的周芽在晨露里摘瓜,草帽遮着朝阳;2074年的周叶在谷场磨石,石屑混着谷粒;2084年的周穗太奶奶在灶房酿酒,坛口飘着瓜香;2094年的周禾在晒场翻籽,竹匾盖着瓜叶;2104年的周蕊太奶奶在窗下剪花,剪刀映着瓜影;2114年的周籽太爷爷在仓前晒种,指缝漏下阳光;2124年的周苗太奶奶在瓜田搭架,竹条缠着瓜藤;2134年的周蘑太爷爷在月夜扫叶,扫帚堆着瓜蒂;2144年的周穗老师在凉棚品茶,茶盏泡着桂花;2154年的周夏老师在庭院数果,指尖点着瓜脐;2164年的周冬老师在窖里储瓜,冰砖镇着瓜酱;2174年的周春老师在田间培土,铁锹翻着瓜肥;2184年的周清老师在晒场分瓜,竹篮堆着圆果;2194年的周麦老师在麦场扬麦,麦糠裹着瓜香;2204年的周星老师在星空下测瓜,仪器对着瓜田;2214年的周露老师在作坊酿露,陶瓮盛着瓜汁;2224年的周冬老师在寒日切瓜,刀板沾着瓜肉;2234年的周蛰老师在暖棚选种,镊子夹着瓜籽;2244年的周夏老师在花架下摘花,竹篮盛着花瓣;2254年的周秋系着新绸带,寸头上落着桂花,像撒了把金粉。
周秋的书桌里,锁着个铁皮饼干盒,是周夏老师送的“接力信物”。盒子里装着第二十三册“接力棒日志”,第一页贴着他和十七代传人的瓜影合影:周穗太奶奶的影像里,竹篮盛着海棠配瓜;周禾太爷爷的影像里,手握着竹刀劈瓜;周蕊太奶奶的影像里,窗花映着雪衬瓜;周籽太爷爷的影像里,磨盘沾着粉拌瓜;周苗太奶奶的影像里,辫梢别着花缀瓜;周蘑太爷爷的影像里,架下藏着瓜叠瓜;周穗老师的影像里,凉棚飘着香绕瓜;周夏老师的影像里,石碑落着桂伴瓜;周冬老师的影像里,冰砖冻着花裹瓜;周春老师的影像里,新芽顶着土托瓜;周清老师的影像里,红绸缠着藤缠瓜;周麦老师的影像里,麦浪滚着香载瓜;周星老师的影像里,星光缠着瓜照瓜;周露老师的影像里,陶瓮盛着露浸瓜;周冬老师的影像里,冰砖泛着蓝光冻瓜;周蛰老师的影像里,暖棚育着苗护瓜;周夏老师的影像里,花架开着花衬瓜;自己则在动态影像里,站在南瓜堆旁,寸头上的桂花和碑顶的红绸连成线,风一吹,线就带着影像里的人跟着瓜影晃。
“记忆工坊”的课表上,多了门“时光酿酱”课。孩子们学着用历年的南瓜做酱,春的嫩瓜酱、夏的青瓜酱、秋的老瓜酱、冬的冻瓜酱,封在陶缸里——周夏老师说,“四季的瓜酱混在一起,才叫岁月有滋味”。周秋酿的酱里加了桂花和陈酒,他在缸口贴了张纸,写着“一缸老酱藏春秋,百年新味续古今”:“2034年的瓜,甜了2254年的酱。”他还跟着非遗传承人的徒弟学做南瓜糖,模具上刻着“第二百零三模”,制糖时要往糖浆里掺点陈年瓜酱,“太爷爷说,这样糖里就有时光的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镜头里的单身舞步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镜头里的单身舞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