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淅淅沥沥下了三日,长安城东市青石板上积了一层薄薄的水洼。户部尚书崔敦礼撑着油纸伞,小心翼翼地避开泥泞,走向街角新开的"江南茶肆"。
"崔公来得正好!"茶肆内,刑部尚书李道宗已经沏好了一壶明前龙井,"这茶叶是昨日才从扬州通过新驰道运来的,鲜嫩得很。"
崔敦礼收起雨伞,抖了抖袍角的水珠:"李公倒是清闲,今日早朝后不用回衙门处理公务?"
"嗨,还不是托了驰道的福。"李道宗给崔敦礼斟了杯茶,"现在各地呈报的公文,走驰道加急三日可达。刑部积压的案子,这半年竟清了大半。"
两位尚书正说着,茶肆门口传来一阵骚动。只见工部尚书阎立德浑身湿透地闯了进来,手里紧紧护着一个油纸包。
"二位见谅,来迟了!"阎立德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小心翼翼打开油纸包,"刚去西市取了新印的《驰道营造法式》,可不能淋湿了。"
崔敦礼好奇地凑过去:"这就是太子殿下命将作监编撰的那部工书?"
"正是。"阎立德翻开书页,指着上面的插图,"瞧瞧这排水系统的设计,还有这路基夯筑之法。殿下说了,要作为工部今后修路的准则。"
三人正讨论间,茶肆掌柜恭敬地呈上一碟糕点:"诸位大人尝尝,这是小店新出的'驰道糕',用江南糯米和岭南蔗糖所制,今晨才到的新鲜货。"
李道宗拈起一块晶莹剔透的米糕,感叹道:"说来惭愧,当初在朝堂上,老夫可是极力反对修建驰道的。谁能想到不过一年光景,这驰道竟让长安百姓吃上了三日前的扬州糕点。"
"谁说不是呢。"崔敦礼抿了口茶,"户部上月核算,单是长安至洛阳段的商税,就已收回三成筑路成本。更别说沿途驿站带动的百业兴旺..."
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清脆的铃铛声。只见一队装饰华丽的四轮马车停在茶肆门口,车身上漆着"大唐公交"四个鎏金大字。
"诸位大人要乘车吗?"车夫笑着招呼,"往皇城方向的班车,一刻钟一趟,票价只要五文钱。"
三位尚书相视一笑,放下茶钱登上了马车。车厢内已经坐了七八位乘客,有抱着账本的商铺伙计,有拎着药箱的郎中,甚至还有两位身着儒衫的学子正在讨论新出的《格物学报》。
马车行驶在平坦的驰道上,几乎感觉不到颠簸。崔敦礼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街景,突然感慨:"说来惭愧,老夫在户部任职二十载,直到去年还在反对太子新政。如今看来,倒是我们这些老顽固目光短浅了。"
"崔公此言差矣。"阎立德摇头,"正因为有我等在朝堂上据理力争,太子殿下的新政才能不断完善。记得当初设计驰道排水系统时,正是崔公提议增加沟渠宽度,才避免了今春大雨的内涝。"
马车转过一个弯,远远望见皇城角楼时,一位身着六品官服的年轻官员上了车。见到三位尚书,连忙行礼:"下官国子监丞郑虔,见过诸位大人。"
"郑丞不必多礼。"李道宗和蔼地问,"这是要去哪儿?"
"回大人,下官奉命去太医署取新编的《急救手册》。"郑虔从怀中掏出一本小册子,"晋阳公主殿下主持编撰的,说是要发给各州县驿站的马夫学习。"
崔敦礼接过翻了翻,只见书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止血、包扎等急救方法,甚至还有应对惊马、翻车的处置流程。
"公主殿下真是..."老尚书一时语塞,竟找不到合适的词来称赞。
"心系黎民。"李道宗接过话头,指着窗外一闪而过的大唐第一医院,"听说昨日公主亲自为一名摔伤的驿卒做手术,那驿卒今早就能下地走路了。"
马车在皇城东门停下,三位尚书刚下车,就遇见中书侍郎岑文本急匆匆地迎面走来。
"三位来得正好!"岑文本抹了把额头的汗水,"太子殿下命我等即刻前往政事堂议事,说是南洋发现了新岛屿,要商讨开拓事宜。"
政事堂内,李承乾正在与几位将领研究一幅巨大的海图。见众臣到来,他直起身子,笑容温和:"诸位爱卿请坐。今日召大家来,是有件喜事要商议。"
他指向海图上新标注的一片群岛:"李泰的船队在南洋发现了这片无主之地,不仅盛产香料,还有铜矿。朕打算在此设立唐城,作为海上贸易的中转站。"
兵部尚书侯君集立即出列:"殿下,臣愿率水师前往,为开拓团护航!"
"侯尚书忠心可嘉。"李承乾赞许地点头,"不过这次开拓,朕想换个方式。"他看向户部尚书,"崔爱卿,若朝廷不出钱,而是让商人集资开拓,获利后分成,你以为如何?"
崔敦礼捋须沉思片刻:"殿下此计甚妙!既可减轻国库负担,又能调动商贾积极性。只是..."他犹豫道,"如何确保商人不会盘剥过甚?"
"这就是朕要诸位商议的。"李承乾取出一卷文书,"这是朕草拟的《南洋开拓章程》,规定商人可获六成利润,但必须遵守三条:一不得虐待土着;二不得私藏矿产;三必须使用大唐钱币交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