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淅沥,将作监的大院里蒸腾着热气。李承乾站在廊下,望着工匠们围着一台新式水车忙碌。水车通体由精铁打造,齿轮咬合处泛着铜光,随着水流转动发出沉稳的声响。
"殿下请看,此水车一日可磨麦百石。"将作监大匠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脸上满是自豪,"比旧式效率提高了三倍不止。"
工部尚书段纶捋着胡须惊叹:"若推广至全国,百姓磨面将省去多少辛劳!"
"段卿所言极是。"李承乾颔首,转向一旁的户部尚书唐俭,"唐卿以为,该如何推广此物?"
唐俭沉吟片刻:"臣以为可分三步:先在京畿州县设官营磨坊,使百姓见其利;再以平价租与富户经营;最后放开民间仿制。如此既保工匠之利,又惠及百姓。"
"善!"李承乾满意地点头,却见御史大夫杜淹眉头紧锁,"杜卿有何高见?"
杜淹肃然出列:"殿下,臣恐此物推广,会使数以万计靠磨面为生的百姓失业..."
院内顿时一静。李承乾环视众臣,目光最终落在角落里一个衣衫朴素的老工匠身上:"王师傅,你在将作监磨面三十载,以为此物如何?"
老工匠没想到太子会问自己,局促地搓着手:"回...回殿下,小老儿起初也怕。但细想之下,磨面快了,就能做更多糕点,开更多食肆..."他眼睛渐渐发亮,"我那儿子,正可去学做蒸饼!"
众臣闻言,皆露恍然之色。李承乾笑道:"杜卿所虑不无道理。传令:各州设立'百工学堂',免费教授新技艺,助百姓转业。"
正说着,一阵清脆的铃声传来。晋阳公主撑伞而来,身后跟着几位太医署的医师。"大哥!孙爷爷改良了制药碾子,效率提高了五倍!"她兴奋地拉着李承乾的袖子,"说是用水车带动,能同时碾十种药材!"
段纶忍不住感叹:"公主殿下心系民生,实乃大唐之福。"
"段尚书过奖了。"小公主盈盈一礼,"儿臣只是想着,药碾快了,就能救更多人。"
众臣告退后,兵部尚书侯君集匆匆赶来:"殿下,军器监新制连弩已成,请殿下过目。"
校场上,新式连弩在雨中闪着寒光。弩身较传统制式更为轻便,箭匣可容二十支箭,射程却丝毫不减。
"好!"李承乾试射后赞叹,"侯卿,立即装备边军。"
侯君集却面有难色:"军器监奏称,精铁不足,月产不过百具..."
"此事易耳。"李承乾早有准备,"传令:民间铁坊按标准打造部件,军器监统一组装。每合格一件,赏钱一贯。"
侯君集眼前一亮:"殿下圣明!如此一来,产量可增十倍!"
雨势渐大,众人移步议事厅。侍中宇文士及呈上奏章:"殿下,近日五姓七望频频聚会,恐有异动。"
李承乾不慌不忙地展开一幅图纸:"宇文卿可知这是何物?"
宇文士及细看片刻:"似是...织机?"
"不错。"李承乾指向图上的精巧构造,"此乃新式织机,效率是旧式的五倍。本宫准备在陇西、河北设官营织坊,专产优质丝绸。"
唐俭恍然大悟:"殿下是要以利破势!世家把持丝绸贸易多年,若官营质优价廉..."
"不止于此。"李承乾目光深远,"更要在各州设'织工学堂',免费传授技艺。待百姓皆能自织自售,世家垄断自破。"
正商议间,杜淹匆匆闯入:"殿下!急报!吐蕃大论禄东赞遣使求和,愿以黄金万两换取医书、农具!"
众臣哗然。侯君集拍案而起:"此乃缓兵之计!吐蕃狼子野心..."
"侯卿稍安。"李承乾抬手制止,"杜卿,你以为如何?"
杜淹沉吟道:"臣以为,可允其所请,但须派医者、农师随行,名为传授,实则..."
"光明正大即可。"李承乾打断道,"传旨:赠吐蕃《千金方》十部,新式犁具百件,另派太医署医师三人、司农寺农师五人赴吐蕃传授。告诉禄东赞,大唐愿与邻邦共享太平之福。"
侯君集仍不放心:"若吐蕃借此强盛..."
"侯卿过虑了。"李承乾成竹在胸,"医术救人,农具养民,此乃正道。况且..."他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当吐蕃百姓尝到太平甜头,谁还愿追随好战之主?"
雨停云散,一道彩虹横跨天际。李承乾与众臣走出厅门,忽见晋阳公主带着一群孩童在院中试验小水车。木制的叶片转动,带动小石磨碾碎麦粒,孩子们欢呼雀跃。
"那是..."
"回殿下,是公主设立的'格物蒙学'。"侍从恭敬答道,"专收贫家聪慧子弟,授以算学、格物之理。"
李承乾驻足观看,只见一个小女孩正认真地调整叶片角度,阳光在她稚嫩的脸上跳跃。这一刻,他似乎看到了更远的未来——这些孩童长大后,将把今日所学传遍大唐每一个角落。
"传旨。"李承乾突然开口,"在各州设立'劝工使',专司新技艺推广。另拨专款,资助民间巧匠创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