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了摸清秦风的底细与来意,决定亲自设局。他精心化装成一名富商模样,身着华丽却不失低调的绸缎长袍,头戴黑色方巾,脸上还特意贴上了两撇胡须,乍一看,俨然是一位富甲一方的商贾。
安排妥当后,他找到绣衣将军范昆,吩咐道:“范昆,朕命你出面,以你的身份,邀请秦风到福满楼一聚。就说朕是你的至交,听闻秦风才华出众,想与他结识一番。”
范昆领命,心中虽对陛下此举略有疑惑,但深知君命不可违。他迅速派人去寻找秦风的踪迹,不多时便得知秦风近日常在福满楼附近活动。
范昆亲自前往,见到秦风后,抱拳行礼,笑着说道:“秦风兄,别来无恙啊!今日特来相邀,我有一位好友,乃是城中富商,听闻兄台才华横溢,仰慕已久,想在福满楼备下薄酒,与兄台畅聊一番,不知兄台可否赏脸?”
秦风心中有些诧异,自己在长安结识的人不多,这位范昆将军突然带着富商前来相邀,不知是何用意。但他行事向来谨慎,思索片刻后,微笑道:“范将军客气了,既然盛情难却,秦风自当前往。”
当日傍晚,秦风如约来到福满楼。范昆早已在门口等候,见到秦风,赶忙迎上前,将他引入一个布置精美的包厢。包厢内,化装成富商的汉武帝正坐在主位,见到秦风进来,起身拱手,满脸笑意地说道:“久闻秦风公子大名,今日有幸相见,实乃王某之荣幸。”
秦风回礼,心中暗自打量着这位自称王某的富商。只见此人虽穿着富商服饰,但言行举止间却隐隐透着一股上位者的威严。秦风心中警惕顿生,不知此次会面,将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变数,而汉武帝又能否从这次接触中,探知到他想要的信息,一场看似平常的宴饮,实则暗藏玄机。
汉武帝听秦风对天下大势分析得头头是道,心中一动,决定试探秦风对治国之策的见解。他端起酒杯,轻抿一口,看似随意地问道:“秦风公子,依你之见,如今这大汉要如何治理,才能长治久安,国势更盛呢?”
秦风心中明白,这是对方在试探自己,既然猜测眼前人便是汉武帝,他便顺着汉武帝一贯的思路,有条不紊地说道:“依秦风之见,推行推恩令不失为良策。诸侯势力坐大,一直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推恩令可让诸侯王将土地分封给更多子弟,如此一来,诸侯国越分越小,地方割据的局面便能逐渐瓦解,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汉武帝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示意秦风继续说下去。
秦风见状,接着道:“再者,设立中朝,削弱丞相权力,形成内外朝分权的格局也至关重要。丞相权力过大,有时会对皇权造成掣肘。中朝由陛下直接掌控,选拔亲信参与决策,可有效分散丞相权力,使陛下能更好地把控朝政。”
说到此处,汉武帝神色专注,认真聆听。
秦风又道:“完善制度,派遣刺史监察地方亦是关键。地方官员远离朝廷,难免会出现懈怠、贪腐等问题。刺史代表朝廷巡查地方,可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问题,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确保朝廷政令畅通无阻。”
汉武帝听完,心中暗自惊叹。秦风所提出的这些见解,与他推行的诸多政策不谋而合,且秦风分析得透彻清晰,足见其对治国理政有着深入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汉武帝不禁对秦风的才华更为欣赏,同时也在思索,这样一个人才,该如何为朝廷所用,而秦风又是否愿意为自己效力呢?这场在福满楼的交谈,正悄然影响着汉武帝对秦风的看法,也为秦风在长安的未来,埋下了新的伏笔
汉武帝对秦风有关政治方面的见解颇为认可,心中好奇他在经济领域又有何高见,便不动声色地问道:“秦风公子,政治清明固然重要,可这国家的运转,经济也是关键。不知在经济方面,公子有何看法?”
秦风略微沉吟,便侃侃而谈:“王老爷,在秦风看来,盐铁之利,关乎国计民生,理应官营。盐铁乃百姓生活与生产之必需,若由民间私营,一来容易被不法商人垄断,哄抬物价,致使百姓生活成本增加;二来朝廷难以从中获取足额税收。官营盐铁,可将这两大重要产业掌控在朝廷手中,增加朝廷收入,如此便能有充足的财力支撑军队,巩固国防。”
汉武帝眼中闪过一抹亮色,盐铁官营正是他准备推行的重要政策之一,秦风能有此见解,可见其眼光不凡。
秦风接着说道:“统一货币也刻不容缓。如今货币繁杂,不仅给百姓交易带来诸多不便,更不利于国家经济的整体规划与调控。实行均输平准法,可有效稳定市场。均输法可优化物资运输调配,避免资源浪费与过度囤积;平准法能根据市场供需调节物价,防止物价大幅波动,维持市场秩序,保障百姓生计。”
汉武帝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
“兴修水利同样不容忽视。水利乃农业之命脉,良好的水利设施可确保农田灌溉,提高粮食产量,从而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推广代田法,可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耕种效率,增加农作物收成。此外,移民屯田对保障边疆经济稳定也至关重要。边疆地区地广人稀,通过移民屯田,既能充实边疆人口,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又能为边疆驻军提供粮草补给,减轻内地运输压力,可谓一举多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铜镜约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铜镜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