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听完秦风这一番经济论述,心中大为震动。秦风对经济治理的全面且深入的认知,远超他的预期。他越发觉得秦风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若能为朝廷所用,必能为大汉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但同时,他也在考量,秦风如此才华横溢,是否能真心实意地效命于朝廷,这其中又该如何权衡与谋划,成为了汉武帝心中思索的新问题。
汉武帝惊叹于秦风在治国理政及经济方面展现出的卓越才华,忍不住直接问道:“秦风公子,以你的才华,若在朝廷为官,定能大有作为,封侯拜相也并非难事。可为何当初要辞官而去呢?”
秦风心中明白,这是汉武帝在探寻自己的过往经历与内心想法。他神色坦然,微微拱手,缓缓说道:“回……王老爷,当初辞官,实有诸多缘由。彼时,我虽在官场任职,身患顽疾而不能胜任。再者,父母父母已年岁已老,身体也不是很好”
秦风顿了顿,继续说道:“再者我以为,为官之道,不应仅仅着眼于升迁与权势,更应心系天下苍生。当时我深感自身能力有限,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现状,便决定辞官游历,增长见识,深入了解民间疾苦,寻求更好的治国安民之法。”
汉武帝静静听着,心中对秦风的这番解释暗自思量。他能感受到秦风言语中的真诚,同时也察觉到秦风对官场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与追求。
“那如今你来到长安,又是为何?是觉得自己已找到治国良策,准备再度出山,为朝廷效力了吗?”汉武帝目光灼灼,紧紧盯着秦风,试图从他的回答中捕捉到更多信息。
秦风感受到汉武帝那探寻的目光,思索片刻后说道:“此次来长安,是因机缘巧合。我在游历过程中,对天下局势有了新的认知。长安乃大汉中枢,汇聚各方贤才与信息,我希望能在此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想法,至于是否再度为官,为朝廷效力,还需看机缘”
汉武帝听闻秦风的回答,心中对秦风的来意虽仍存疑虑,但对他的才华与志向却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这福满楼的包厢内,两人的交谈犹如一场无声的博弈,汉武帝试图看清秦风的全貌,而秦风则在谨慎应对中,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与底线,这场对话,也将对秦风在长安的命运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汉武帝听了秦风关于来长安缘由的回答,心中的好奇与探究之意愈发浓厚。他又进一步试探道:“秦风公子,以你的才学,若肯为朝廷效力,高官厚禄自是不在话下,荣华富贵也可轻易获取,难道这些都不能打动你吗?”
秦风微微一笑,神色坦然且坚定地说道:“王老爷,高官厚禄于我而言,不过是过眼云烟。我心中真正在意的,是能与家人相伴,与朋友畅聊。家人的平安喜乐,朋友间的真挚情谊,才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他微微抬头,目光中透着温和与坚定,继续说道:“我曾见过太多人,为了追逐名利,迷失了自我,忽略了身边最重要的人。我不想成为那样的人。即便身处高位,却失去了与家人朋友相处的时光,即便拥有万贯家财,却换不回那份真挚的情感,又有何意义呢?”
汉武帝微微一怔,他在官场与宫廷中周旋多年,见惯了世人对权力和财富的追逐,秦风这样的回答着实出乎他的意料。但从秦风的神情和言语中,他又能真切地感受到秦风对家人和朋友的重视并非虚言。
“如此看来,公子倒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只是这天下苍生,也需有志之士挺身而出,以才华和抱负去庇佑。公子若不为朝廷所用,岂不可惜了这一身的才华?”汉武帝试图从另一个角度劝说秦风。
秦风轻轻摇头,说道:“王老爷所言极是,天下苍生的确需要有人为之努力。但我认为,并非只有入朝为官这一条路才能做到。我即便不在朝堂,也会以自己的方式,为百姓谋福祉,为天下的太平尽一份力。”
汉武帝看着秦风,心中对他的评价又多了几分复杂。秦风既有非凡的才华,又有着与众不同的处世态度,这样的人,若能为朝廷所用,无疑是一大助力,但他对高官厚禄的淡泊,又让汉武帝一时难以找到将他纳入朝廷体系的切入点。这场在福满楼的交谈,让汉武帝对秦风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他陷入了对如何处置秦风这一问题的沉思之中。
汉武帝对秦风仍存疑虑,秦风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为了彻底打消汉武帝担心自己对阳石公主和太子有不良想法的顾虑,秦风思索片刻后,神情诚挚地说道:“王老爷,实不相瞒,如今我心中最牵挂的,唯有寻找我的挚爱。这份深情,自我们分别后,便日夜萦绕心头,难以消散。”
秦风微微皱眉,眼中流露出深深的眷恋与执着,继续说道:“这些日子,我四处奔波,虽来到长安,但所思所想,皆是如何能早日与她重逢。在我心中,官场的功名利禄、宫廷的纷繁纠葛,都不及与她相聚的片刻时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铜镜约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铜镜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