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五年,苏州一造甲匠私仿旗兵样式为商人制演武装束,被捕后连累十余人“远徙边地”。这说明即便你“只是戏服”,只要形式、图样接近军甲,都有可能引火烧身。
很多小说将盔甲神化,仿佛披了甲就是铜墙铁壁,刀枪不入。可历史实际情况是:
甲具多为防箭、防刀斩、防擦伤,对刺杀、长枪、锤类武器无效;
一线士兵多数穿皮甲、布甲、藤甲,不穿金属甲;
金属甲防护性虽强,但行动不便,适用于高阶将官或重骑兵,难以量产普及。
史实里,大量士兵都是“布袍藤牌”,指望小说里那种“千人皆全甲冲锋”的情节,不如先搞明白财政哪来那么多钱。
盔甲是权力的象征,不是百姓的装备。盔甲,从来不只是“防护装备”。它象征着军权、秩序、武备、等级制度。一个社会允许民间随意拥有盔甲,就等于打开了对军权挑战的大门。
穿越小说把盔甲写成“民兵标配”,不仅违背古代的法度制度,也完全忽视了那套社会防线背后的政治逻辑:
穿了甲,你就不是“百姓”,你就可能是“乱民”。
真正的历史,不会让一个没有军籍、没有勋功、没有皇命的人随意披甲上阵。那种剧情,在古代,只会被朝廷当作谋反预演,然后杀你全村都不冤。
穿着盔甲走在街头,不是你帅气,而是你命不久矣。
喜欢历史不是爽文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历史不是爽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