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艺术特色
1. 用典丰富,文采斐然:文中大量运用典故,如“律谷”“龙乡”“照车”“联城”“高唐”“巫山”等,不仅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还使表达更为含蓄委婉,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展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体现了南朝文学注重用典的特色 。
2. 铺陈细腻,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铺陈描写,从贵妃的出身、品德、宫中生活到离世后的种种场景,全方位展现贵妃的一生,字里行间饱含着对贵妃的赞美与哀悼之情。无论是对贵妃美好形象的刻画,还是对送葬场景和哀伤氛围的渲染,都细致入微,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作者的真挚情感 。
3. 骈散结合,音韵和谐:文章以骈文为主,句式整齐,对仗工整,如“诞发兰仪,光启玉度。望月方娥,瞻星比婺”“敬勤显阳,肃恭崇宪。奉荣维约,承慈以逊”等,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同时,适当穿插散句,使文章张弛有度,避免了行文的单调,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感 。
……
解析:
1. 惟大明六年,夏四月壬子,宣贵妃薨
- 解析:开篇直接点明时间,“大明六年”为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的年号纪年,“夏四月壬子”进一步精确到具体月份与日期 ,清晰地告知宣贵妃去世的时间,是整个诔文叙事的起始点,奠定了庄重肃穆的基调。
2. 律谷罢暖,龙乡辍晓
- 解析:运用典故营造哀伤氛围。“律谷”,传说中北方山谷,邹衍吹律可使寒谷变暖,此处“罢暖”暗示因宣贵妃离世,温暖不再;“龙乡”可能指有龙出现带来祥瑞光明之地,“辍晓”表示不再有破晓光明。以自然现象的反常,象征贵妃去世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影响,渲染出悲痛氛围。
3. 照车去魏,联城辞赵
- 解析:继续用典,“照车”指能照亮车子的明珠,传说魏惠王有径寸之珠,可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联城”即价值连城,出自“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此处以魏国失去照车明珠、赵国失去和氏璧,比喻宣贵妃的离世,如同国家失去了极其珍贵的宝物,突出其重要性。
4. 皇帝痛掖殿之既阒,悼泉途之已宫
- 解析:“掖殿”指贵妃居住的宫殿,“阒”形容寂静,皇帝因掖殿变得寂静而悲痛;“泉途”即黄泉路,“宫”指墓穴,皇帝哀悼贵妃已奔赴黄泉、永居墓穴。直接描写皇帝的悲痛之情,展现出皇帝与贵妃之间深厚的感情。
5. 巡步檐而临蕙路,集重阳而望椒风
- 解析:“步檐”指走廊,“蕙路”是种植香草蕙草之路,皇帝在走廊踱步,来到种满蕙草的路上;“重阳”指宫殿的高台,“椒风”指代后妃居住的宫殿,皇帝登上高台,望向贵妃曾居住的宫殿。通过皇帝的行动和视线,表达其对贵妃的深切怀念与不舍。
6. 呜呼哀哉
- 解析:在此处发出感叹,加强情感表达,突出对宣贵妃离世的悲痛,引发读者共鸣,也为下文正式歌颂贵妃生平与品德做情感铺垫。
7. 天宠方降,王姬下姻
- 解析:“天宠方降”指上天的恩宠刚刚降临,暗示贵妃备受皇帝宠爱;“王姬”本指周天子的女儿,这里代指宣贵妃,“下姻”表明她下嫁入宫,说明贵妃入宫是天作之合,也侧面反映其身份高贵。
8. 肃雍揆景,陟屺爰臻
- 解析:“肃雍”形容仪态端庄、温和,“揆景”指测日影以定方向,这里可理解为遵循礼仪规范;“陟屺”出自《诗经·魏风·陟岵》“陟彼屺兮,瞻望母兮”,代指对母亲的思念,“爰臻”表示来到。此句说明贵妃恪守礼仪,对母亲充满思念之情,展现其品德修养。
9. 国轸丧淑之伤,家凝霣庇之怨
- 解析:“轸”本指车后横木,引申为悲痛;“淑”指善良美好的女子,这里指宣贵妃,国家为失去这样贤淑的女子而悲痛;“凝”凝聚,“霣庇”指失去庇护,家人因失去贵妃的庇护而哀怨。从国家和家庭两个层面,强调贵妃离世带来的伤痛。
10. 敢撰德於旗旒,庶图芳於钟万
- 解析:“敢”表冒昧,谦辞;“撰德”指撰写贵妃的品德;“旗旒”指旌旗上的飘带,古代常在旌旗上书写功绩,这里表示要将贵妃的品德写下来流传;“庶”希望,“图芳”谋求美名,“钟万”指流传千古。表明作者希望通过撰写此文,让贵妃的美德美名流传千古。
11. 元丘烟煴,瑶台降芬
- 解析:运用神话典故赞美贵妃出身。“元丘”可能指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地方,“烟煴”形容天地间阴阳二气交融的样子,寓意祥瑞;“瑶台”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降芬”表示散发香气,暗示贵妃出身不凡,如从瑶台降下的仙子般高贵芬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诗词一万首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诗词一万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