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吟
石崇
堂堂太祖,渊弘其量。仁格宇宙,义风遐畅。
启土万里,志在翼亮。三分有二,周文是尚。
于穆武王,奕世载聪。钦明冲默,文思允恭。
武则不猛,化则时雍。庭有仪凤,郊有游龙。
启路千里,万国率从。荡清吴会,六合乃同。
泰阶既平,洪水既清。大人在上,区宇和平。
匡佐伊何,守身为正。凌霜无怯,九死靡贞。
眺彼稷契,实弘典经。允兹二人,忠肃齐明。
横草之劬,功盖群生。恢恢大猷,万载是程。
……
赏析:
《大雅吟》是石崇创作的一首颂诗,旨在歌颂帝王功绩,宣扬理想政治与臣子品德,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一、主题思想
1. 歌颂帝王功绩:诗中对太祖和武王的功绩进行了细致描绘与高度赞扬。太祖“启土万里”,以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仁德,“仁格宇宙,义风遐畅”,开疆拓土,志向远大,如同周文王般得天下三分之二,奠定了王朝的基础。武王则“荡清吴会,六合乃同”,不仅凭借自身的聪慧、敬肃和文德,实现了天下统一,还营造出“庭有仪凤,郊有游龙”的祥瑞盛世景象,展现出卓越的统治才能,表达了诗人对帝王文治武功的崇敬与歌颂。
2. 宣扬理想政治:“泰阶既平,洪水既清。大人在上,区宇和平”描绘出一幅理想的政治蓝图,象征着社会安定、天下太平。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君主贤明,国家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反映出诗人对太平盛世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暗示这是帝王正确治理的结果,强调了贤君明主对于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
3. 强调臣子品德:“匡佐伊何,守身为正。凌霜无怯,九死靡贞”表明诗人认为臣子辅佐君主应坚守自身正直的品德,面对艰难险阻要不畏不惧,即便历经磨难也不能改变忠贞的操守。诗中还以稷和契为典范,称赞他们弘扬经典,忠诚恭敬,为国家和百姓建立了卓越功勋,倡导臣子应具备这样的品德和能力,以辅佐君主实现理想政治。
二、艺术特色
1. 结构严谨:诗歌层次分明,先分别歌颂太祖和武王的功绩,再描绘太平盛世的景象,最后阐述臣子应有的品德,从帝王到国家再到臣子,层层递进,逻辑清晰,使整首诗的主题得以有条不紊地展开和深化,结构完整且严谨。
2. 用典巧妙:多处运用典故,如“三分有二,周文是尚”,以周文王得天下三分之二的典故来类比太祖的成就和志向,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还使对太祖的赞美更为含蓄且有力。这些典故的运用,使诗歌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3. 语言庄重典雅:整首诗语言风格庄重、典雅,用词考究。如“堂堂”“于穆”“渊弘”“钦明冲默”等词汇,增强了诗歌的肃穆感和庄严感,与歌颂帝王、宣扬政治理想的主题相契合,营造出一种宏大、崇高的氛围,准确地传达出诗人对帝王和理想政治的崇敬之情。
……
解析:
1. 堂堂太祖,渊弘其量。
- 解析:“堂堂”一词描绘出太祖形象的威严庄重,展现出其不凡的气质与地位。“渊弘其量”则着重刻画太祖的度量,“渊”表示深邃,“弘”意为广大,突出太祖有着宽广深远的胸怀,能够包容万物,为下文对其仁德与志向的描述做铺垫。
2. 仁格宇宙,义风遐畅。
- 解析:“仁格宇宙”中的“仁”是儒家核心思想,这里表示太祖的仁爱之心能够感通整个宇宙,体现其仁爱之广之深,遍及世间万物。“义风遐畅”指太祖所秉持的正义之风能够向远方畅快地传播,表明其正义的影响力极为广泛,从品德层面高度赞誉太祖,使太祖的高尚形象更加丰满。
3. 启土万里,志在翼亮。
- 解析:“启土万里”描述太祖致力于开疆拓土,取得了幅员辽阔的土地,彰显其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卓越成就,展现出强大的国力拓展。“志在翼亮”表明太祖的志向在于辅佐王室、光大帝业,体现其不仅有开拓疆土的能力,更有高远的政治抱负,凸显其宏大的志向与使命感。
4. 三分有二,周文是尚。
- 解析:此句运用周文王的典故,传说周文王时周国已拥有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却依然臣服于殷商,以仁德着称。这里将太祖与周文王相类比,表明太祖如同周文王一样,在拥有强大实力的同时,崇尚以仁德治理天下,强调太祖的统治理念与周文王相似,推崇其以仁取天下的高尚品德和政治智慧。
5. 于穆武王,奕世载聪。
- 解析:“于穆”是古代用于赞美之词,起强调和美化的作用,表达对武王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奕世载聪”指武王世代都承载着聪慧的特质,说明其家族传承着智慧的基因,暗示武王的聪慧并非偶然,为后文对武王品德和功绩的描述奠定基础,突出其天生的卓越资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诗词一万首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诗词一万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