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细腻的情感修辞表达:虽语言质朴,但运用多种修辞增强情感表达。“日徂月流,寒暑代息”,用对偶手法描绘时光流逝,衬托生死相隔的无奈。“庭树如故,斋宇廓然”,以对比突出从弟离世后的空寂。“千念万恨,惟觉悲摧”,使用夸张强调悲痛程度,让读者深切感受作者内心痛苦。这些修辞使情感表达更细腻深刻。
四、文化价值:时代与个人的双重映照
1. 反映东晋士人生活与思想:从文中可窥见东晋士人的生活与思想。敬远的隐居生活“绝粒委务,考盘山阴。晨采上药,夕闲素琴”,反映当时士人对道家思想的崇尚,追求自然、超脱世俗。陶渊明学仕经历“余尝学仕,缠绵人事。流浪无成,惧负素志”,展现出东晋士人在出仕与归隐间的挣扎,为研究东晋士人的人生选择与精神世界提供素材。
2. 凸显陶渊明的人格与情感世界:进一步丰富对陶渊明的认识。除了田园诗中的淡泊形象,此文展现出他至情至性的一面。对从弟的深厚情谊,面对从弟早逝的悲痛欲绝,都使陶渊明形象更立体。他对从弟品德的推崇,也反映出自身对美好品德的坚守,为理解其文学创作与人格魅力提供新视角。
……
解析:
1. 岁在辛亥,月惟仲秋,旬有九日,从弟敬远,卜辰云窆,永宁后土。
- 解析:开篇点明时间为辛亥年仲秋(八月)十九日,告知读者这是从弟敬远选定的下葬日期。“卜辰”指选择良辰吉时,“云窆”即下葬,“永宁后土”表示从弟将永远安息于大地之中。简洁的语句交代了祭奠的缘由与背景,营造出庄严肃穆且哀伤的氛围,为全文奠定了沉痛的基调。
2. 感平生之游处,悲一往之不返,情恻恻以摧心,泪愍愍而盈眼。乃以园果时醪,祖其将行。呜呼哀哉!
- 解析:作者感慨与从弟一生的交游相处,悲痛于他此去便再也不能返回。“情恻恻以摧心”,生动地描绘出内心悲痛如被撕裂般的感受,“泪愍愍而盈眼”则刻画了泪水满眶的哀伤之态。“乃以园果时醪,祖其将行”表明作者用园中的水果和应时的酒浆,为即将远行(指离世)的从弟饯行。“呜呼哀哉!”这一悲叹,直接宣泄出内心深处的沉痛哀伤,强烈地感染着读者。
3. 於铄吾弟,有操有概。孝发幼龄,友自天爱。
- 解析:“於铄”是赞叹之词,作者在此高度赞美从弟敬远有高尚的节操和气概。“孝发幼龄”说明从弟从幼年时期就展现出孝顺的品德,“友自天爱”则表明他对朋友的友爱出自天然的情感,并非后天刻意而为,突出从弟品德的纯真与自然,让读者对从弟的美好形象有了初步认识。
4. 少思寡欲,靡执靡介。后己先人,临财思惠。
- 解析:继续描述从弟的品德。“少思寡欲”体现他清心寡欲,不被过多的欲望所左右。“靡执靡介”表示他既不固执己见,也不拘泥于小节,为人豁达。“后己先人”说明从弟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先考虑他人,“临财思惠”进一步强调他面对财物时,首先想到的是施惠于人,展现出从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宽广的胸怀。
5. 心遗得失,情不依世。其色能温,其言则厉。
- 解析:“心遗得失”表明从弟心中不把个人得失放在重要位置,具有超脱的心境。“情不依世”说明他的情感不依附于世俗的观念和标准,有自己独立的情感世界和价值判断。“其色能温”描绘出从弟神色总是温和的,给人亲切之感;“其言则厉”则表示他的言语刚正严正,体现出从弟外柔内刚的性格特点。
6. 乐胜朋高,好是文艺。遥遥帝乡,爰感奇心。
- 解析:此句展现从弟的志趣爱好。“乐胜朋高”指他乐于与比自己优秀、高尚的人交朋友,追求向上的社交圈子。“好是文艺”表明他对文学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爱好。“遥遥帝乡,爰感奇心”,“帝乡”常指仙境,说明遥远的仙境引发了从弟奇妙的向往之心,体现出他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丰富了从弟的人物形象。
7. 绝粒委务,考盘山阴。淙淙悬溜,暧暧荒林。
- 解析:“绝粒委务”描述从弟放弃世俗的事务,甚至选择辟谷(不食五谷)的生活方式,全身心投入隐居。“考盘山阴”表明他在山北隐居,“考盘”有隐居之义。“淙淙悬溜,暧暧荒林”描绘了从弟隐居之地的环境,有潺潺流淌的瀑布,隐约朦胧的荒林,营造出清幽宁静的氛围,衬托出从弟超脱尘世、追求自然宁静生活的志趣。
8. 晨采上药,夕闲素琴。曰仁者寿,窃独信之。如何斯言,徒能见欺!
- 解析:“晨采上药,夕闲素琴”具体描述从弟隐居的日常生活,清晨去采摘上药(珍贵的草药),傍晚悠闲地弹奏素琴,展现出一种高雅、闲适的隐居生活状态。“曰仁者寿”,作者一直相信“仁德的人会长寿”这一说法,然而从弟的早逝让作者发出“如何斯言,徒能见欺!”的感慨,表达出对从弟早逝的极度悲痛和对命运无常的无奈与质疑,情感在此处发生转折,由对从弟品德与生活的赞美转为对其早逝的悲痛与不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诗词一万首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诗词一万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