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坐落于辽东半岛的腹地,虽在历史的沉浮中增添了一份繁荣,而民国的海城给人们带来了几缕惆怅,还有对张作霖遇害的同情。
王至诚独自徘徊在车站门口,感受到无依无靠、身无分文的孤独和无奈。为了凑齐去新民的车票,他心中盼望着能有人欣赏他的书法,给予他一些报酬,也好去拜见张学良。
王至诚摆开书法摊写字卖,然而两个时辰过去,除了安静的站门口,周围没有人对他产生兴趣。
正当他失落之际,一位戴草帽和太阳镜的男子拉着黄包车走了过来,目光在王至诚的书法上停留了片刻。
王至诚对黄包车师傅热情地问:“兄弟,要写字还是写书信?”
“字写得不错,像王羲之的字。”小伙子双臂抱于胸前,欣赏地说道,“像这么专业的书法不多。不是哪所大学出来的教授,就是那家书画社的书画家。”
王至诚一愣,心想怎么会有如此专业的黄包车师傅,而且还如此年轻。他忍不住问:“您看我的字出自哪家书画社、研究会?”
“黄宾虹的中国金石书画艺观学会、上海中国书画保会、刘海粟的振青社、弘一法师的南京宁社、张大千的消寒画会,等等……这么多专业的书画社,没有人能写出如此娴熟的《兰亭序》。”小伙子自信满满地回答。
这让王至诚倍感意外,同时也对这位小伙子的学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攀谈了起来,谈到了“新民”。
“新民不是一个地名。”小伙子笑着解释,“张作霖在家乡办过很多惠民学校和医院,比如新民诊所和新民小学。”
“那您能帮我找到新民小学吗?我可以免费为您写字。”王至诚的心中一亮,觉得这或许是个不错的机会。
“当然可以,但我有个要求:您给我写两个字,写对了我免费送您去,写错了您得给我一块大洋。”小伙子调侃地说道。
“那您想让我写哪两个字?”王至诚问道。
“弓长曰京土成,合三个字。”小伙子答道。
王至诚毫不犹豫地写下“张景城”,惊喜地喊道:“张景城”!张景城将帽檐往上移动,摘下眼镜,朝王至诚笑了笑,然后帮着王至诚收拾起书法用具。
“至诚哥,想聊点什么?只要不聊皇姑屯的事,随便!”张景城一边拉着黄包车,一边问。
王至诚不客气地问:“张作霖,一个土匪出身,文盲为何被日本人杀害?他为何得到这么多人崇敬?”
“看来您对他的成见很大。”张景城开始解释,“张大帅是投身绿林的,因为他看到了朝廷的腐败。他从小生活贫困,靠自己的能力一步步成长,后来被选派到朝廷,还参加过甲午中日战争。”
王至诚回应道:“参加过甲午中日战争是真,但您说他因看到朝廷的腐败而投身绿林,我不敢苟同,因为张作霖被清政府招安过。”
张景城埋头拉着车,说道:“清政府看张大帅的势力一天比一天壮大,又打不过他,心生畏惧,不得不将他招安。被招安后的张大帅曾多次为国家阻击敌人。当了东北王后,他拒绝日军的拉拢,这才让日军痛恨他,最终酿成了皇姑屯那场劫难!”
张景城说着抇起了汗巾,似乎是擦拭汗水,也似乎是感慨流泪。
王至诚心中暗想:“张作霖的发展相当一部分依靠日本人的支持,他还杀过李大钊。”于是,他试探性地问:“张大帅杀害李大钊的事,您怎么看?”
“张大帅没有签过任何丢失土地的不平等条约,也多次利用过日本人。”张景城客观地评价道。
王至诚心中一动,觉得作为一个大字不识的文盲,能够做到这一点着实不易。他继续询问:“张作霖喜欢《兰亭序》,是不是受过王永江的指导?”
张景城回答:“我听说过,王永江不仅是奉天的财神爷,还是奉天教育的春天,他建议张作霖建立东北大学,并兼任校长。他热爱诗文,擅长书法,收藏鉴赏,临摹的《兰亭序》以假乱真。”
“那他有没有真迹或接近真迹的摹本?”王至诚追问。
张景城叹息道:“这个就不敢说了,东北大学的许多师生见过,可惜他去年冬天在金州去世了。”
“我很难相信。”王至诚暗暗为王永江的去世感到惋惜,心中不由感慨万千。
“张大帅的外表非常俊气,身材标准。”张景城见王至诚对此表示怀疑,便迅速补充道,“您知道张学良吧?他是张作霖的儿子,也是民国四大美男之一,张学良的英俊正是遗传自他父亲。”
在车上,王至诚明白了正史与野史常常混淆,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公,甚至截然相反。他意识到,在这五千年的历史中,有太多事件与人物等着被重新审视,只有澄清历史,才能还原真相。
张景城忽然问:“至诚哥,您是找靖尧姐?”
“对。”王至诚说,“自火车一别,就没有见过她。”
张景城说:“我姐现在很好,除了在东北大学深造外,还在一所小学兼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文化英雄联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文化英雄联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