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浔用刀鞘点了点陈少阳。
“谁让你来的?”
陈少阳抿抿嘴,把头一低。
“算了。”
鲁浔收刀而走,只留下一句话。
“想想自己为什么能活。”
陈少阳见鲁浔放过自己,连忙抬起头看向离去的背影,又与明显比自己凄惨的多的汪海岳,不禁摸了摸肩膀被点到的地方,突然发现那个位置绣着镇岳纹。
陈少阳脑海里突然飘过一句江湖传言:此刀只斩吃人鬼,不向江湖问恩怨。若有阴德来庇佑,能留一命改前非。
当年,清源山山寨民壮为掩护百姓撤离,决意带门人死守丰泽防线抵抗倭寇,百姓为了以后能认出恩人,将黑布绣上黄色山纹作为信物,绑在一百八十位清源山民壮的胳膊上。
血战之后,百姓自发回到战场寻找救命恩人,找了三天三夜,却只寻到了一百七十四条染血的残巾。
多年过后,有一少年晕倒在路边,路过百姓发现这少年旧衣上补着六个黄纹补丁,便将其救起,发现他一人在清源山脚下赡养着三十六名儿童,正是当年清源山英雄们的后人,泉州府百姓不论贵贱一发出资出力,修缮清源山山寨,并将这三十七名儿童奉养成人。
领头少年传授他们武艺,带领他们行侠仗义、驱赶贼匪、保境安民,逐渐发展壮大,成了如今的清源派,而这黄色山纹也换名镇岳纹,成为门派象征,那六纹纳衣,如今还在门派祖祠之中供奉。
想到这,陈少阳突然羞愧不已,将肩上镇岳纹扯了下来,发了疯的跑出酒肆。
此后经年,清源派门人下山之时肩上均有破洞,唯有品行高洁、行侠仗义、锄强扶弱者,经宗门长老考教,补上镇岳纹之后才可自称清源派门人。百姓得其护持,自发拥护,家中有志习武者,皆以入清源派为荣。后清源派渐渐走出泉州府,成为闽南大派,代出名侠。世人言“清源一派、兴于陈祖,立德仗义、百姓应服”。
此皆后话,这边鲁浔出了酒肆,走到林震涛面前。
“刀一出得有人死,有人死就有人哭,人一哭就要说心里话,说吧,你至少有三句话要说。”
林震涛苦笑一声。
“在下不是恶人。”
鲁浔按住刀柄。
“不是这句。”
林震涛想了想,小声开口。
“酒菜乃延州风味。”
寒光闪过林震涛双眼。
“也不是这句。”
林震涛深吸一口气。
“公子若有兴致,可往开元寺礼佛。”
鲁浔声音一抬。
“开元寺?”
林震涛低头闭嘴不再言语。
鲁浔盯着他看了一会,将长刀收回鞘中。
“春来多雨,我看林掌门应该回去收衣服了。”
话音刚落,林震涛惊喜抬头,却见鲁浔身影已经不见,唯有一把长剑插在原地。
汪镇岳从酒肆中艰难地走出来,拔起秋水长剑看了一眼,当即面露震撼,连忙递给林震涛。
林震涛凝视手中长剑,发现剑上有十八道缺口,道道都是方才那一招“群鱼箭跃”的破绽,他忽然苦笑,将宝剑珍重的收入鞘中。
“就算那名剑山庄的七修剑诀,要破我等师门绝学,也绝做不到一招一个。”
汪镇岳抹了把额角冷汗,手中半截钢桨落地,惊起梁上栖息的夜鹭。
“闽南武林向来积弱,竟飞出这真龙也似的人物。”
林震涛萧索的摇了摇头。
“汪帮主,回去传令吧,众弟子在鲁大侠离开前全部退出巨岳…不!退出延州府,延州府的事,咱们泉州府的人不掺合了。”
汪镇岳摸着身上的残龙一脸后怕。
“林掌门说得对,还好此事我九龙江帮在水道上发现了一点端倪,借迎接鲁宗师之机先行脱身,您方才又把消息传到,得了鲁宗师的谅解。否则若牵扯进去,怕是真要让这多闻天王砍了项上人头去。”
林震涛面上萧索化作冷笑。
“前哨站咱们泉州人打了,人情咱们泉州人也还了,罚咱们泉州人也挨过了,事咱们泉州人也告诉鲁大侠了,剩下的事,就让延州人和建州人头疼去吧!”
巨岳城的青砖城墙在暮色里泛着铁青色,九道雉堞如九柄倒插的巨剑,将整座城池托在云雾缭绕的半山腰间。城头 巨匾已被风雨侵蚀得斑驳,但峥嵘刀刻“巨岳”二字依然清晰无比。
六丈文山城墙青石基座筑断北茫,九大望江垛上各立真龙九子石像一座镇压一方,狰狞龙首遥遥望定九岐江的九大分流之口。
南城门的“朝天门”坐落于两山之中,狭窄道口外一马平川的冲积平原,仰望之下更觉险峻,不愧是号称“三山锁九水、一城镇大江”的闽南雄关。
俗话说“铜延府、铁邵府,废纸糊的云州府”,过了延州,闽南首府云州无险可守,这等军事重镇自然有强人驻扎,十三太保之一的“靖海太保九首龙鲸延平郡王元敬”,领邵、延两州武事,向北钳制建州的名剑山庄卓氏,向东威胁云州郑氏,为闽南三大势力之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宗师起步,问刀江湖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宗师起步,问刀江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