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鲁浔,要干什么?”
听着手下报来的消息,张叔夜眉头紧锁,原地踱步思考。
“不对!”
似乎想到什么,他步子便就要往外走。
“备灯,本官要去见知府大人!”
“老爷,如今已近戌时啦,贾知府恐怕已经睡下,您何苦触他的眉头?”
“触他眉头?本官如何敢触他未来皇亲国戚的眉头!可这鲁浔方做了这么大的事!甚至牵扯到海门宗嫡子失踪,却突然风传他要领‘奉国令’,本官都没见到鲁氏人来!他这么做绝不简单,海门县眼看就要乱成一锅粥了,本官这个父母官还不知道缘由,简直是荒唐!”
“大人,您都知道这是祸事了,何苦还要趟这趟浑水?”
“本官代天子牧民,海门县百姓之前受武门侵害却不知情,已是死罪,如今明知祸事将至,若视而不见,不如就在这县衙里吊死算了!不论他贾冠英是知情不报还是放任绥靖,终究要与本官知会,否则决不罢休,备灯!”
这时,大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张大人!莫备灯啦。”
汤师爷带着一脸谄笑梗着脖子拱手作揖。
“学生拜见张大人!”
张叔夜面色微紧,绷着脸站住脚步。
“汤师爷,你怎么来了?”
汤师爷也不在意。
“张大人,东翁知张大人急民水火的性子,一早让学生等着大人呢!”
张叔夜眉头一抬。
“哦?贾大人如此料事如神?”
“东翁作为一府之长,云州之事自然是如掌上观纹,只是对张大人您特别关注而已。”
张叔夜听了一甩袖子,往屋里走去。
“关注?贾大人是怕本官又去对付那些武门豪族,给他惹麻烦吧!”
汤师爷见张叔夜丝毫不给面子也毫不生气,只是跟在身后。
“张大人!东翁有他的难处。”
张叔夜一撩衣服坐下,也不给汤师爷看座。
“怎么?难不成我还连累贾大人了,放心本官虽然是做下官的,但却知道一人做事一人当,耽误不了贾大人平步青云!”
汤师爷听了这话,干瘪腮肉一紧,两撇鼠须微微颤抖,沉默了一会,站直了身体拱了拱手。
“张大人!有些话不该学生说,但今日您当幕宾之面而非其主,学生作为贾大人的幕僚,就不得不说!
您知道前日海门县出了多大乱子?魔教啸聚魔灾!北归义军猛豕骑自校尉李魁以下二百余人全军覆没!便是东翁也险些折在白花甸,若不是有董俜、千牛卫沈强、海门宗郑宗主并其子郑少奇在,及时杀败了郑少杰,重创了欧阳夺,您恐怕现在已经在囚车上了!可是您看看!”
说着,汤师爷将袖子中的奏报递到张叔夜面前。
“您看看东翁这奏报上,可说了您一句不是!是!您清高爱民、您刚正不阿!您是君子!可东翁!东翁他!也不是小人!”
张叔夜接过奏本翻开,看完以后合上奏本久久不语,想了想,站起身来,双手将奏本递到汤师爷面前请他收下,然后将他拉到身旁。
“汤师爷,请坐,不知贾大人有何适吩咐。”
汤师爷见状脸上又挂上谄笑。
“张大人,贾大人说,张大人乃是饱学之士、是以并无吩咐,只叫学生将事情经过说与您听,再听听您有何良策?”
随后,汤师爷将这几天事情经历的来龙去脉事无巨细的讲给了张叔夜听。
张叔夜听后眉头紧锁,闭上眼睛手指敲着大腿,好一会,才睁开眼睛看向汤师爷。
“汤师爷,听您所言,此事能平,全赖这海门村鲁浔?怪了,本官任海门令两年有余,虽然听过这鲁浔好大名声,却未听过他有如此大才!当日,这鲁浔是否出现?”
汤师爷摇了摇头。
“除了与沈大人见那一面可以视作是他本人,后面再没法确定是不是他,只有与西门庆争斗之人疑似此人,东翁回来后忙着处置海门宗、千牛卫和清查剩余魔教妖人之事,尚未倒出时间提审此人,据查,当下海门村主事是其村武甲鲁虎,正是这鲁浔爷爷。”
张叔夜敲着手指。
“我听闻,此人要领‘奉国令’?可是去知府衙门领了?”
汤师爷连忙摆摆手。
“哎!张大人!知府衙门怎会越俎代庖!”
张叔夜手指一停。
“那就怪了。”
“怪了?”
“这件事中,看这鲁氏反应,不是参与者,也是重要知情人之一,且应该是恶了海门宗,放出这‘奉国令’的风声自保也是应当,郑氏治家不严暂不做声,也在情理之中,可这鲁浔过去不过是一轻侠,怎么有这等本事,能在正邪两道众多豪门大派手下逃出升天,保全鲁氏不说,甚至还得了好处?”
汤师爷鼠眼一转。
“照张大人如此说,此中还有隐情?”
张叔夜轻捋胡须。
“郑氏豪门一语不发、安之若素,鲁氏小户大张旗鼓、风声四起,如此不合常理之事岂会无缘无故发生?郑氏一定知道什么,甚至一定做了什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宗师起步,问刀江湖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宗师起步,问刀江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