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
“大善!”
玄都与日光月光同时颔首,眼中精光大盛!
禹不再犹豫!他高举神钎,向着那咆哮的归墟漩涡,用尽全身力气,将钎掷入那吞噬一切的黑洞中心!同时,他割破手腕,蕴含着十三年治水功德与坚韧意志的金红色血液,如同燃烧的岩浆,喷洒向神钎!
“玄都在此!太极定鼎!” 玄都大法师手掐法诀,掌心太极图虚影骤然放大,化作遮天蔽日的巨大阴阳鱼,缓缓旋转,一股镇压诸天、厘定秩序的伟岸力量轰然注入那翻滚的归墟旋涡!狂暴的吸力被强行遏制!
“日光月光,琉璃净世!” 日光道人掌中日精宝珠、月光道人掌中月精宝珠同时大放光明!两道纯粹到极致的琉璃清光交汇融合,化作一朵巨大的、缓缓旋转的净世琉璃莲,莲心正对神钎!浩瀚的净化之力与坚韧愿力,如同温暖的熔炉,包裹住神钎,疯狂淬炼、驱逐其内最后残留的玄冥怨念!
禹的功德之血融入神钎!十三年治水,踏遍九州,导洪入海,拯救亿万生灵的无量功德,化作实质的金色符文,如同活物般烙印在神钎表面!更有无数人族百姓在洪水退去后,感念禹恩,自发汇聚的信念之力,跨越空间,化作点点金芒,汇入神钎!
嗡——!!!
归墟旋涡深处,爆发出无法形容的璀璨神光!那柄饱经沧桑的神钎,在太极定鼎之力、琉璃净世之火、无量功德与信念的灌注下,发生了脱胎换骨的蜕变!它通体变得黝黑深沉,却又闪烁着点点星辰般的金芒,古朴的钎身之上,天然浮现出日月星辰、江河湖海的玄奥纹路,更有一行由功德金光凝聚而成的大字铭刻其上——“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
轰隆——!!!
定海神珍铁成型的刹那,一股浩瀚无匹、定鼎四海的伟力轰然爆发!原本疯狂旋转扩张的归墟旋涡,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巨手扼住咽喉,瞬间变得温顺!混乱狂暴的水元之力被强行梳理、导正!四海之水发出臣服的嗡鸣,波澜渐息!洪荒水元循环的核心,被这柄神铁牢牢定住!
禹立于东海之滨,望着恢复平静的沧海,感受着洪荒水元重归有序的律动,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然而,他的使命,尚未完成!九州龙脉的虚弱,如同潜藏的隐忧。
“洪水虽平,地脉犹伤,混沌怨念蛰伏。当聚九州之金,合万民之志,铸九鼎!鼎镇九州龙脉,永固山河!” 禹的声音传遍洪荒。
旨意下达,九州响应!人们自发献出家中珍藏的铜器、农具,甚至祭祀的礼器。熔炉在九州的中心——昔日黄帝铸鼎的圣地熊熊燃起!这一次,熔炼的不仅是金属,更是劫后余生的希望,是对安宁的渴望,是对禹王的无限崇敬与信任!
禹亲自主持,将十三年治水所用的工具——开山的神钎(仿品)、丈量的规矩准绳、导流的橇板、甚至沾染着他鲜血与汗水的蓑衣碎片——郑重地投入那沸腾的、汇聚了万民信念的铜液熔炉之中!玄都大法师引动地脉之火,日光月光菩萨以琉璃佛光净化熔炼过程中的杂质戾气。
九尊巨鼎,在冲天的火光与万民的祈愿中,缓缓成型!鼎身不再仅仅铭刻地理,更熔铸了禹治水十三载的艰辛历程:开凿龙门的壮烈、疏导淮济的智慧、三过家门的悲怆……更有九州万民合力重建家园的生动图景!每一尊鼎,都对应着九州之一的核心龙脉节点,蕴含着无量功德与坚韧不屈的人道意志!
当最后一尊巨鼎落成,安置于冀州核心地脉之上时——
嗡!嗡!嗡!嗡……
九鼎齐鸣!声震洪荒!并非金铁之音,而是如同大地龙脉苏醒的深沉咆哮,混合着亿万生灵信念的共鸣!九道粗壮无比的玄黄气柱自鼎口冲天而起,直贯霄汉!洪荒大地的灵气为之一清,蛰伏的混沌怨念如同暴露在烈日下的冰雪,发出凄厉的尖啸,被强行镇压、磨灭!虚弱的地脉龙气得到滋养,如同干涸的河床注入了清泉,重新变得雄浑有力!九州山河,仿佛被套上了一层无形的、坚不可摧的枷锁,变得更加稳固,气运凝练如龙!
玄都大法师看着这九鼎镇世的煌煌气象,古拙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意,身影渐渐淡去,回归八景。日光月光道人口诵道号,琉璃清光化作点点金莲,融入九州大地,滋养生机,随即亦化作流光西去。
禹独自一人,立于东海之滨的礁石上。脚下是定海神珍铁镇守的、归于平静的浩瀚碧波。身后,是九鼎守护的、蒸蒸日上的九州山河。海风吹拂着他花白的鬓发,十三载的艰辛与洪荒的重担,仿佛在这一刻终于卸下。
他缓缓抬起手,手中并非权柄的玄圭,而是一枚从首阳山带回的、未经雕琢的璞玉。他望着这欣欣向荣的人间,望着那些在重建家园、在田野耕作、在诵读神文的百姓,眼中充满了平静与满足。
“洪荒水定,九鼎镇世。禹之功,在万民,在天地。此身…当归于山野。”
没有盛大的典礼,没有煊赫的禅让。禹如同他的父亲鲧一样,最终选择了功成身退。他将象征天下的玄圭,留在了涂山脚下,自己则带着那枚璞玉,悄然消失在首阳山的云雾深处。只留下那定海东海的“如意金箍棒”,与那镇守九州的青铜巨鼎,如同永恒的丰碑,诉说着一个人族以不屈意志与智慧,驯服洪荒怒水的史诗传奇。
喜欢洪荒:洪荒演义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洪荒:洪荒演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