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灯心草为药引,用水煎服。
(方歌)弄舌泻黄散最神,藿香叶配山栀仁,甘草防风石膏煅,临时煎服人灯心。
泻心导赤汤(方剂见“吐舌”部分)。
重舌
舌下肿起突出,形状类似舌头,这是心脾积热向上攻冲所致。治疗时,内服适宜用清热饮,外敷凉心散功效最为显着。
【注释】重舌这种病症,是因为在舌下靠近舌根的地方,肿胀的形状类似舌头,所以叫做重舌。这是心脾有热引起的,应当服用清热饮,同时外用凉心散吹敷。
清热饮
黄连(生用)、生地黄、木通、生甘草、连翘(去心)、莲子
以淡竹叶为药引,水煎后,不时地灌进患儿口中。
(方歌)清热饮内用黄连,生地莲子木通甘,连翘更加淡竹叶,一同煎服自然安。
凉心散
青黛、硼砂、黄柏、黄连(用人乳拌匀后晒干)、人中白(各二钱,煅烧过)、风化硝(一钱)、冰片(二分)
将以上药物研磨成极细的粉末,吹敷在患处,效果很好。
木舌
木舌是由心脾积热所引发,症状为舌头肿胀、木质般坚硬,此症多较为凶险。治疗时,外用川硝散敷在舌上,内服泻心导赤汤,能取得良好疗效。
【注释】木舌这一病症,全是由于心脾积热而形成。脾的脉络分布在舌下,而且舌为心之苗窍,遇到火热上冲,致使小儿舌头肿胀、胀满且如木质般坚硬,无法转动,故而称作木舌。治疗需外用川硝散敷于舌上,内服泻心导赤汤。倘若不及时治疗,病情必定发展到难以救治的地步。
川硝散
朴硝(五分)、真紫雪(二分)、盐(一分)
将上述药物研成细末,用竹沥调和后敷在舌头上。
泻心导赤散(方剂见“吐舌”部分)。
哯乳
小儿哯乳的情况并非单一,存在伤乳、停痰、胃热、胃寒等不同病因。胃热者适合用和中清热饮;胃寒者宜用温中止吐煎;伤乳的情况平胃散效果最佳;停痰导致的哯乳,二陈汤可以治愈。要是因吃奶过多,奶液满溢而哯乳,通常只要节制喂奶量,症状自然会缓解。
【注释】小儿哯乳,病症原因不止一种,有宿乳停滞、痰饮内停、胃寒、胃热等区别,不能一概而论进行治疗。比如,若小儿面色偏红,大小便略微秘结,手指和脚趾发热,这属于热哯,适合用和中清热饮来治疗。若面色青白,粪便发绿且多泡沫,手指和脚趾发冷,这是因胃寒而哯乳,宜用温中止吐汤治疗。若小儿口热唇干,夜间睡眠不安,手心和脚心发热,这是伤乳导致的哯乳,适合用平胃散。若小儿胸膈胀满,呕吐痰涎,这是因停痰而哯乳,宜用枳桔二陈汤治疗。如果小儿是因为吃乳过多,奶液满而自行溢出,无需服药,只要节制喂奶量,哯乳症状自然就会停止。
和中清热饮
黄连(用姜炒制)、半夏(用姜炮制)、陈皮、茯苓、藿香、砂仁
以姜为药引,用水煎服。
(方歌)和中清热饮黄连,半夏陈皮茯苓攒,藿香砂仁合成剂,水煎徐服可安全。
温中止吐汤
白豆蔻(研碎)、茯苓、半夏(用姜炮制)、生姜
用水煎服,冲服研磨好的沉香汁。
(方歌)温中止吐白豆蔻,茯苓半夏共生姜,临服沉香汁加入,专治哯乳自寒伤。
平胃散
苍术(炒制)、陈皮、厚朴(用姜炒制)、甘草(炙制)、麦芽(炒制)、砂仁(研碎)
以姜为药引,用水煎服。
(方歌)小儿伤乳多吐哯,平胃调和功可见,苍陈厚朴甘草偕,加入麦砂姜一片。
枳桔二陈汤
枳壳(麸皮炒制)、桔梗、陈皮、半夏(用姜炮制)、茯苓、甘草(炙制)
以姜为药引,用水煎服。
(方歌)停痰哯乳不能安,枳桔二陈汤最先,枳桔陈半苓甘草,生姜加入即时痊。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