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腹痛症治
当归建中汤 加味乌药散 琥珀散
月经结束后腹痛,或者月经期间失血过多,这是血虚所致,适宜用当归建中汤来滋补,该方是在小建中汤基础上加当归。月经来临前腹部胀痛,这是血气凝滞造成。如果胀的感觉超过痛,是气使血运行不畅,适宜用加味乌药汤来理气行血,其方剂由乌药、缩砂仁、延胡索、甘草、木香、香附、槟榔组成。如果痛的感觉超过胀,是血凝聚阻碍了气的运行,适宜用琥珀散来破血行气,其方剂由三棱、莪术、丹皮、官桂、延胡索、乌药、刘寄奴、当归、赤芍、生地黄组成。
【注释】月经结束后出现腹痛症状,又或者在月经期间失血过多,这属于血虚的情况,应当使用当归建中汤来进行补养。当归建中汤这个方剂,就是在小建中汤的基础上加入当归。月经来临之前出现腹部胀痛,这是由于血气凝滞不通。要是胀的程度比痛更为明显,这表明是气的运行不畅导致血液运行受阻,适合用加味乌药汤来理气行血。加味乌药汤的配方为乌药、缩砂仁、延胡索、甘草、木香、香附、槟榔。若是痛的程度比胀更为突出,这意味着血液凝聚,阻碍了气的正常运行,此时适合用琥珀散来破除瘀血、顺畅气机。琥珀散的配方为三棱、莪术、丹皮、官桂、延胡索、乌药、刘寄奴、当归、赤芍、生地黄。
大温经汤 吴茱萸汤
胞宫虚寒引发的各类月经病症,多因经血量多致胞宫空虚,进而受寒,或受寒后月经推迟、小腹冷痛,宜用大温经汤,其组成为当归、川芎、白芍、炙甘草、人参、肉桂、吴茱萸、丹皮、阿胶、半夏、麦门冬。若胞宫不虚,只是遭受风寒致病,则宜用吴茱萸汤,在大温经汤基础上,加防风、藁本、细辛、干姜、茯苓、木香,减去阿胶、人参、白芍、川芎,即为吴茱萸汤。
【注释】但凡胞宫出现虚寒,进而引发的所有月经相关病症,大多是因为月经期间经血量过多,使得胞宫空虚,从而受到寒邪侵袭。或者因为寒邪侵袭,导致月经推迟不来,同时伴有小腹冷痛的情况,适宜使用大温经汤进行治疗。大温经汤的药物组成有当归、川芎、白芍、炙甘草、人参、肉桂、吴茱萸、丹皮、阿胶、半夏、麦门冬。如果胞宫本身不虚,仅仅是受到风寒邪气侵犯而生病,适宜使用吴茱萸汤。吴茱萸汤是依据大温经汤的方剂,再加入防风、藁本、细辛、干姜、茯苓、木香,同时减去阿胶、人参、白芍药、川芎,这样就组成了吴茱萸汤。
经行吐泻症治
月经期间出现泄泻症状,这是脾虚导致,适宜使用参苓白术散。若大便如鸭粪般溏稀、澄澈清冷且伴有腹痛,这是虚寒之象,宜用理中汤。若出现肌肤发热、口渴且泄泻,这是虚热所致,宜用七味白术散。若呕吐出痰水,这是虚湿的表现,宜用香砂六君子汤。
【注释】女性在月经期间出现泄泻的情况,原因是脾气虚弱,这种状况适合使用参苓白术散来治疗。如果大便呈现鸭粪样溏稀,澄澈清冷,并且伴有腹部疼痛,这表明是虚寒病症,应当使用理中汤。要是出现肌肤发热、口渴,同时伴有泄泻症状,这属于虚热病症,适合使用七味白术散。倘若呕吐出痰水,这是身体虚湿的一种表现,适宜采用香砂六君子汤进行调理。
经行吐衄症治
三黄四物汤 犀角地黄汤
月经前出现吐血、鼻出血,是内热壅盛迫使血液上逆,宜用三黄四物汤泻热,该方是在四物汤基础上加大黄、黄芩、黄连。月经后出现吐血、鼻出血,即便仍有热象,也不宜用泻法,只需用犀角地黄汤清热,其组成为犀角、生地黄、赤芍、牡丹皮。
【注释】在月经来临之前出现吐血或者鼻出血的症状,这是因为体内热邪壅盛,迫使血液向上逆行,适宜使用三黄四物汤来泻火清热。三黄四物汤的配方就是在四物汤的基础上,加入大黄、黄芩、黄连。月经结束之后出现吐血、鼻出血,虽然仍然存在热象,但不适合采用泻下的方法,只应当使用犀角地黄汤来清热凉血。犀角地黄汤的组方为犀角、生地黄、赤芍药、牡丹皮。
调经门汇方
四君子汤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各二钱) 甘草(一钱)
上剉,姜、枣,水煎服。
异功散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各二钱) 甘草(五分,炙) 陈皮(二钱)
上剉。加生姜,水煎服。
六君子汤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 半夏 陈皮(各一钱) 甘草(五分,炙)
上剉,姜、枣,水煎服。
香砂六君子汤
(即本方加藿香叶、砂仁。)
七味白术散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各一钱五分) 甘草(五分,炙) 藿香 木香 干葛(各一钱)
上剉,水煎服。
参芩白术散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 山药(炒) 甘草 莲肉(去心) 白扁豆(各一钱五分。姜汁炒) 薏苡仁(炒) 砂仁 桔梗(各八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