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热病
冬季受到寒邪侵袭,到了春天就容易罹患温病,到夏天会发展为热病,这是因为在冬季人体阴气就已提前亏损。温病、热病的症状表现为脉象浮,头痛,发热,口渴,不恶寒。患病初期若没有出汗且伴有表证,可采用刘完素两解汤的治疗方法;若有出汗且内热旺盛,应尽早选择清热或攻下之法,迅速泻除阳热以救护阴气。如果延误治疗,等到出现昏迷、发狂等各种热症,那就来不及了。若没有明显的表证与里证,应当依据六经辨证,酌情灵活治疗,自然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注释】经典医籍上说:冬季受到寒邪侵犯,到春天必然会引发温病,到夏天则会演变成热病。这里所说的热病,都属于伤寒一类的疾病。“冬伤于寒”,指的是冬季人体受到当令的轻微寒邪侵袭,但当时并未立即发病。“早亏阴”,是指那些在冬季不能藏养肾精的人,或者劳作辛苦之人,出汗后,体表和体内失去了固密的状态,在冬季就已经损伤了肾脏的阴气,使得阳热之邪独盛,所以到了春天,一旦感受到轻微的外邪,就会引发体内郁热,形成炽热难遏的态势。因此患病后就会出现口渴且不恶寒的症状。疾病初期,如果没有出汗并且有表证,可参照刘完素两解汤的治法。刘完素的两解汤通常具有解表清里的功效,能够使表邪从汗而解,里热得以清泄。若患者有汗且体内热邪强盛,此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或者采用清热之法,以清除体内热邪;或者采用攻下之法,荡涤实热,目的是尽快泻除过盛的阳热,从而救护被耗损的阴气。如果拖延治疗,错过时机,等到出现昏迷、发狂等各种热症,此时再进行治疗就难以奏效了。“无症”,指的是既没有恶寒、发热、头痛等表症,也没有腹痛、便秘等里症。这种情况下,应当依据六经辨证的理论,仔细斟酌病情变化,灵活运用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此自然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