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小便通畅,去掉茯苓。
如果腹泻,去掉芍药,加干姜二两。
如果呕吐,去掉附子,增加生姜用量,补足到半斤。
【注释】小青龙汤主治表证未解且有水湿之邪,是内外皆寒且属实的病症。真武汤主治表证已解而有水湿之邪,是内外皆寒且属虚的病症。真武,是北方掌管水的神灵,以此命名方剂,是借助其镇水的含义。人的一身中,制约水液的是脾,主持水液的是肾,肾就像胃的关卡,汇聚水液并根据其特性运行,倘若肾中没有阳气,那么脾的运转功能虽然正常,但肾的关门不开,水液即便想要运行,由于没有主导和制约,所以就会泛滥肆意流动而出现上述病症。使用附子的辛热之性,强壮肾中的元阳,那么水液就有了主宰。使用白术的苦燥之性,健运中焦脾胃,那么水液就有所制约。生姜的辛散之性,辅佐附子以补充阳气,在主宰水液中蕴含着驱散水邪的意图。茯苓的淡渗之性,辅佐白术以强健脾胃,在制约水液中蕴含着通利小便的方法。而更为精妙的是芍药的酸收之性,仲景用药的深意十分微妙。大概人的身体,阳气根源于阴气,如果仅仅用辛热药物来补阳,而不稍微辅佐一些酸收之品,恐怕真阳会飞越散失。使用芍药,是急切地收敛阳气使其回归到阴气之中。由此推论,就可以知道误服小青龙汤导致发汗而亡失阳气的情况,所以在补阳药物中必须要用芍药。然而腹泻时减去芍药,是因为此时阳气不能向外散失;增加干姜,是因为它能温暖中焦、战胜寒邪。水寒之邪伤害肺脏就会咳嗽,加入细辛、干姜,是为了驱散水寒之邪;加入五味子,是为了收敛肺气。小便通畅的,去掉茯苓,因为虽然有寒邪但水液不能停留。呕吐的,去掉附子,加倍使用生姜,因为这种病症并非下焦病变,而是水液停留在胃中,所以不需要温补肾阳来运行水液,只应当温暖胃腑来驱散水液,而且生姜本来就有止呕的功效。
当归四逆汤
当出现手足厥冷,脉象细弱几乎要断绝的情况时,用当归四逆汤主治。若患者体内有长期的寒邪积聚,可加吴茱萸、生姜。
药物组成:当归(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二两)、通草(二两)、甘草(二两,炙制)、大枣(二十五枚,掰开)。
以上七味药,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 。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在前方(当归四逆汤)基础上,加吴茱萸半斤、生姜三两。
以上九味药,用水六升、清酒六升混合煎煮,煮取五升,去掉药渣,分五次温服。
【注释】但凡厥阴病会出现脉象微弱且手足厥冷的症状。因为厥阴经处于三阴经的尽头,阴尽则阳生,若受到病邪侵袭,阴阳之气就不能顺利交接,所以脉象微弱而手足厥冷。然而,厥阴这一脏腑,有相火在其中运行,经络虽然受到寒邪,但脏腑并非马上就寒,所以先出现手足厥冷的,之后必定会发热。因此,伤寒刚开始时,见到手足厥冷、脉象细弱几乎要断绝的情况,不能立刻认为是虚寒症而使用干姜、附子。这个方剂选取桂枝汤,以当归作为君药,是因为厥阴经主肝脏,肝脏为藏血之脏。辅佐细辛,细辛味道极辛,能够通达三阴经,在外可温通经络,在内可温暖脏腑。通草其性极为通利,善于通利关节,在内可通利孔窍,在外可通利营血。加倍使用大枣,这就是建中汤加饴糖用甘缓的方法。减去生姜,是担心其辛散之力过强而迅速走散。肝的情志特性是苦于急迫,肝的神气特性是想要疏散,甘味与辛味药同时使用,那么情志就会顺遂,神气就会愉悦,不会出现厥阴经的神志顺遂愉悦了,而脉象仍然微弱不出、手足仍然不温暖的情况。不需要人参、茯苓之类的补益药,也不用干姜、附子那样峻猛的药,这就是厥阴经的厥逆症与太阳经、少阴经厥逆症治法不同之处。如果患者体内有长期的寒邪积聚,不是一般辛温药物所能兼顾治疗的,那么就加入吴茱萸、生姜的辛热之品,再用酒煎煮,辅助细辛直接通达厥阴之脏,迅速驱散内外的寒邪,这又是救治厥阴经内外都受到寒邪损伤的方法。
吴茱萸汤
主治厥阴病,症见干呕、吐涎沫、头痛;少阴证,出现吐利、手足厥冷、烦躁到几乎想死的程度;阳明病,进食后想要呕吐的情况。
药物组成: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擘开)。
以上四味药,用水七升,煮取二升,每次温服七合,一日服三次。
【集注】罗谦甫说:仲景救治阳气的各种方法中,对于少阴病的四逆汤必定使用干姜、附子;通脉四逆汤则加倍使用干姜,并且附子生用;附子汤又加生附子至两枚。之所以这样,有的是为了强壮微弱的阳气使其向外通达,有的是为了招回飞越的阳气使其向内返还,这都是因为少阴经的真阳失去正常位置,所以以回阳救逆为急迫之事。至于治疗厥阴病,就换成吴茱萸,并且去掉前面那些方剂中的其他药物,唯独使用人参、生姜、大枣,这是因为人体的厥阴肝木,虽然处于两阴交尽之处,但一阳的真气实际上在其中生发,一旦这种生气虚弱,那么三阴的浊气就会直接向上逼迫中焦和上焦,不但本经的各种症状都会出现,还会使阳明的健运功能失职,甚至导致少阴的真阳浮露,从而出现吐利、厥逆、烦躁欲死、食谷欲呕等种种病症。吴茱萸禀受东方震卦之气,味道辛苦且性大热,能够疏达木气的郁结,直接进入厥阴经,降泄其盛极的阴寒浊气,使阴寒遮蔽之气全部消散,以此作为君药。人参秉持冲和之气,味甘性温,具有大补元气的功效,能够接续先天真气,挽回垂危的生命,升举即将垂绝的生气,使阳光普照,以此作为臣药。佐以生姜、大枣调和胃气并使药力通达四肢。这样就如同震卦与坤卦相互配合,木与土不相妨害,一阳的奇妙作用得以实现,三焦之间就都是生生不息的阳气了,各种病症还有不消退的吗?仲景的治法,对于少阴病注重稳固元阳,对于厥阴病则注重护养生气,学习者应当深入思考从而领会其中的深意。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