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鼻出血或吐血的人,不可以发汗,如果发汗,必然会出现额头部位凹陷,额上的脉络拘急,眼睛直视,不能眨眼,难以入眠。
【注释】衄家,这里包括吐血的情况。凡是鼻出血、吐血的人,阴气会突然损耗,如果再发汗,汗出之后津液枯竭,各种脉络失去滋养,那么额头两角凹陷处的脉络就会被热邪灼伤,所以拘紧而且急迫。目直视,就是眼睛瞪着不转动眼珠。不能眴,就是眼睛的睫毛不能闭合。这也都是因为热邪灼伤脉络,使其收缩导致的。不能入眠,是因为阳气不能进入阴分。以上所见到的病症,都是阳盛阴微的危险证候,谁说衄家可以轻易发汗呢。
【集注】喻昌说:眼睛得到血液的滋养才能视物,汗是血液所化,经常鼻出血的人,清阳之气平素就受到损伤,如果再发汗,那么额头必然会凹陷,这是上焦津液枯竭的反应。各种脉络都与眼睛相连,筋脉拘急,眼睛就会向上瞪着不能闭合,眼睛不能闭合,就无法入眠。伤寒出现心烦、闭目欲睡的,必然会鼻出血,适宜用麻黄汤发汗。这里说的是平素失血的人,要禁忌发汗,是因为不能让本来就虚弱的身体更加虚弱。
失血之后的人,不可以发汗,如果发汗就会出现寒战、身体抖动。
【注释】凡是失血之后,气血还没有恢复,这样的人就是亡血虚家,都不可以发汗。大概在失血之初,固然属于阳热,然而失血之后,热随着血液流失,热固然消除了,但是气也随着血液而损耗,阳气也变得危急了。如果再发汗,那么阳气就会更加衰微,身体无力支撑,所以身体寒冷、颤抖,身体振振耸动,这是必然的。发汗损伤阴虚之人的津液,汗出就会导致亡阴,就如同发暴吐衄血之人的汗,所以会出现不能眨眼、不能入眠等亡阴的病症。发汗损伤阳虚之人的阳气,汗出就会导致亡阳,就如同发亡血虚家的汗,所以会出现寒战、身体抖动等亡阳的病症。
【集注】方有执说:失血之人阴已经亏虚,再发汗又会损伤阳气,所以会寒战、身体抖动。
程应旄说:失血之人阴虚,阳气已经失去依靠,如果发汗,阳气就会从外脱失,所以会寒战、身体抖动,这就是阴阳两竭。凡是遇到应当发汗的病症,就应当顾虑阴经的荣血,情况就是这样。
魏荔彤说:与其在汗出亡阳之后才去救治阳气,不如在汗没有出之前就先滋养阴液来维系阳气,不让汗出导致亡阳,这样更好。
咽喉干燥的人,不可以发汗。
【注释】咽喉干燥,是津液不足的表现,如果再发汗,津液就会更加干枯,所以要禁忌。即使这个人有可以发汗的病症,也不可以发汗。
【集注】方有执说:咽喉干燥,是津液素来亏虚,根源在于肾水不足,因为足少阴肾经的脉络循行经过喉咙,发汗会使津液更加耗亡。
程应旄说:凡是遇到可以发汗的病症,一定要顾虑上焦的津液,情况就是这样。
张璐说:这条与“咽中闭塞”看似相同,实际不同。这里是告诫不要发汗来损耗阳明的津液,那里是告诫不要发汗来损耗少阴的血液。
患有淋病的人,不可以发汗,如果发汗就会出现小便带血。
【注释】所谓淋家,是湿热蓄积在膀胱,导致水道涩痛的病症。如果发汗,湿邪随着汗排出,热邪必然独自留存,膀胱的水液匮乏,逼迫膀胱本经的血液,随着小便排出。
【集注】程知说:膀胱里有热就会导致淋病,再发汗,膀胱就会更加干燥,从而出现小便出血。
患有疮疡的人,即使身体疼痛,也不可以发汗,如果发汗就会引发痉病。
【注释】疮疡初期,毒热还没有形成,按照治法应当发汗疏散。但已经破溃之后,气血已经受到损伤,即使有身体疼痛,属于应当发汗的表证,也不可以发汗。恐怕汗出之后荣卫更加虚弱,外界风邪乘虚侵袭,即使没有受到外风侵袭,筋脉失去津液滋养,也必然会导致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从而形成痉病。
【集注】喻昌说:身体疼痛是寒邪损伤荣分的症状,本来应当发汗。但患有疮疡的人,肌表平素虚弱,荣血暗中耗损,如果再发汗,外界风邪就会侵袭虚弱的肌表,体内血液不能荣养筋脉,必然会导致颈项强直、身体反张,从而形成痉病。痉病也是膀胱经的病症。
患太阳伤寒的人,使用温针治疗,病人必定会受到惊吓。用烧针使其发汗,针孔处受到寒邪侵袭,出现红肿结块的,必然会引发奔豚病。病人感觉有气从少腹向上冲逆至心脏的,应当先在结块上各艾灸一壮,再给予桂枝加桂汤,并且增加桂枝的用量。
【注释】患太阳伤寒的人,使用温针治疗必定会受惊,是说患伤寒的人,突然使用温针,其内心恐惧必然会受到惊吓,并非是温针治疗之后一定会产生惊病。烧针就是温针,用烧针取汗,也是一种发汗方法,但是针孔处应当注意避寒,如果不谨慎,外面受到寒邪侵袭,火邪郁滞在经脉之中,血液不能流通,必然会结成红肿的结块。而且温针的火邪,使局部出现红色结块,又受到寒邪侵袭,所以不但病不能解除,反而会招致阴邪。大概在使用温针的时候,病人的心已经受到惊吓,所以肾中的阴邪趁着心脏的虚弱,向上侵犯心阳而引发奔豚病。奔豚病,是肾中的阴邪所致,其症状是感觉有气从少腹向上冲逆至心脏。先在结块上各艾灸一壮,是为了在外祛除寒邪,接着给予桂枝加桂汤,增加桂枝的用量,是为了在内攻伐肾中的阴邪。
桂枝加桂汤方
于桂枝汤方内,更加桂二两,成五两,余依桂枝汤法。
【集解】徐彬说:这是由于太阳经感受风邪,通过烧针来发汗,之后又再次感受寒邪,邪气顺着与太阳经相表里的膀胱腑,侵袭与之相合的肾脏,从而引发奔豚病。所以仍然按照治疗太阳经病的原则,使用桂枝汤全方。加倍使用桂枝,是因为这样既能在体内泻除肾中的阴气,又能同时驱散体表的寒邪。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