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注】程应旄说:少阴病下利,而后下利自行停止,那么阴寒之邪也得以通过下利排出,而且又不至于阳气虚脱。虽然存在恶寒、身体蜷缩而卧这些不太好的症状,但只要手足温暖,就表明阳气有挽回的机会,所以可以通过温阳之法来救治。
沈明宗说:手足温暖,说明人体的真阳没有离绝,应赶紧使用白通汤、四逆汤之类的方剂,温通经脉、驱散寒邪,那么寒邪消退,真阳就会恢复,所以说可以治疗。
少阴病,患者恶寒,身体蜷缩,但时常自觉心烦,想要掀开衣被,这种情况是可以治疗的。
【注释】少阴病,出现恶寒、身体蜷缩,这是阴寒之证。如果时常自觉心烦,想要掀开衣被,这是阳气恢复、阴寒消退的征象,所以说可以治疗。
少阴病,得病两三天以上,出现心中烦闷,不能安卧,用黄连阿胶汤治疗。
【注释】这一条承接上条,进而给出治疗方法。少阴病,得病两三天以上,这里指的可能是四五天。意思是从得病两三天时少阴病常见的只想睡觉,到四五天时反而变为心中烦闷、不能安卧,并且没有下利清谷、咳嗽、呕吐等症状,由此可知不是寒证,所以不用白通汤;不是水饮之证,也不用猪苓汤;而是热证,所以用黄连阿胶汤主治,使少阴经不被热邪燔灼,疾病自然能够痊愈。
【集注】程知说:得病两三天时,邪气在少阴经,到四五天时已经转属阳明经,所以没有呕吐、下利、厥逆等症状。而出现心烦、不能安卧,这是阳明经的热邪,向内扰动少阴经,所以不想睡觉,应当以清热滋阴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黄连阿胶汤方
黄连(四两) 黄芩(二两) 芍药(二两) 鸡子黄(二枚) 阿胶(三两)
以上五味药,用六升水,先煮其中三味药,煮取二升,去掉药渣,放入阿胶,烊化至尽,待药汤稍微冷却后,放入鸡蛋黄,搅拌均匀,每次温服七合,一日服三次。
【集解】柯琴说:这是治疗少阴病的泻心汤。大凡泻心汤都必定借助黄连、黄芩,然而引导药力的方法有阴阳的区别。病在三阳经,出现胃中不和,心下痞硬的症状,如果是虚证就加人参、甘草来补益,如果是实证就加大黄来攻下。病在少阴经,出现心中烦闷、不能安卧的症状,既不能用人参、甘草来助长阳气,也不能用大黄来损伤胃气。所以用黄芩、黄连来直接折损心火,用阿胶来滋补肾阴;鸡蛋黄辅助黄芩、黄连,在泻心火的同时补心血;芍药辅助阿胶,在补阴的同时收敛阴气。这样心肾相交,水升火降,原本扶阴泻阳的方剂,就变成了滋阴和阳的药剂。如此,少阴经的虚火,各自归位,心中烦闷、不能安卧的症状就可以消除了。经典说:“阴气平和,阳气固密,精神就会正常。”说的就是这个方剂吧!
少阴病,出现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用猪肤汤治疗。
【注释】身体发热、腹部胀满、下利,这是太阴经的病症;身体寒冷、嗜睡、下利,这是少阴经的病症。身体发热、失眠、咽痛,这是热邪所致;身体寒冷、嗜睡、咽痛,这是寒邪所致。如今身体寒冷、嗜睡,伴有下利、咽痛,以及胸满、心烦的症状同时出现,这是少阴经的热邪。少阴经的经脉,环绕喉咙,它的分支从肺出来,联络心脏,注入胸中,所以少阴经的热邪上逆,那么所经过的部位,没有不发病的。用猪肤汤治疗,可解除少阴经上焦的热邪,同时止住下焦的下利。
【集注】喻昌说: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这表明少阴经的热邪充斥于上下及中间各处,寒凉攻下的药物已经不能使用,所以创立猪肤汤这一治法。阳气微弱的,用附子温通经脉;阴液枯竭的,用猪肤润燥,在温通经脉和润燥的同时,都具有疏散邪气的意义。
猪肤汤方
猪肤(一斤)
这一味药,加入一斗水,煮取五升,去掉药渣,再加入一升白蜜,五合炒香的白粉,搅拌均匀,分六次温服。
【方解】猪肤,是猪皮外面的那层皮肤。它质地轻清,味道咸,轻清之性能够发散,咸味能够入肾,所以能治疗少阴经的咽痛,在清热的同时蕴含着发散的作用。
【集解】成无己说:猪是水畜,其气先入肾经,能解除少阴经的客热。加入蜂蜜是为了润燥除烦,加入白粉是为了益气止泻。
少阴病二到三天,出现咽痛的,可给予甘草汤治疗,如果不痊愈,就用桔梗汤。
【注释】少阴病二到三天,出现咽痛,没有其他症状,这是少阴经感受了轻微的客热之邪,可以用甘草汤缓缓清泻少阴经的热邪。如果不痊愈,就用桔梗汤,也就是在甘草汤的基础上加桔梗,以开散郁热。不用苦寒的药物,是担心热邪郁闭在阴经。
【集注】喻昌说:使用甘草,是为了缓和病势;使用桔梗,是为了开提邪气。这是在二到三天,其他症状还未出现时,所以可以使用。如果到了五六天,少阴病的下利、呕逆等各种症状都出现了,这个方法就不能再用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